首页 > > 正文

弘扬积极向上社会正能量

自治区美德少年先进事迹进校园巡演走进卓资县

自治区美德少年先进事迹进校园巡演走进卓资县。

孝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孝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三字经》中提到“为人子,方少时”、“首孝悌,次见闻”,《弟子规》中也提出“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泱泱五千年的中华经典文化都强调要懂礼仪,孝老爱老,孝老敬亲。卓资县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将孝老爱亲纳入整体工作,通过评比表彰,全县涌现出大批孝老爱亲模范人物,模范人物又以他们的模范事实,感染、教育了成千上万人遵守孝道,关爱老人孩子,全县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社会正能量日盛一日。下面选择三位孝老爱亲典型人物,看他们是如何孝老、如何爱亲的。

未成年人教育的一面旗帜

——记全区道德模范人物杜威

2010年11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道德模范颁奖大会在首府呼和浩特市隆重举行,受表彰的10名道德模范中,在校学生杜威的先进事迹感动了在场的所有领导和听众。

杜威的家在卓资县卓资山镇,上小学还不到三年,他慈爱的母亲就患病了,这次发病,主要是大脑出血,尽管他爸爸和医生紧急抢救,妈妈还是因为脑部出血压迫脑干神经,导致全身瘫痪,失去了自理生活的能力。她思想意识全无,近乎一个植物人,那年杜威才7岁。

妈妈病了,杜威主动挑起了照顾的担子。他很懂事地跟爸爸说“爸爸,你安心地给同学们上课吧,你教的都是重点高中班的学生,他们的前途重要,如果你因为照顾妈妈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业,那就对不起咱们的良心了。”

起初是杜威用勺子给妈妈喂饭,后来发展到下胃管进流食。为了既照顾好妈妈,又不耽误学习,杜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还学会了下胃管、插尿管、量血压、打针、按摩、营养配方等医学护理知识。每天早晨,他早早起床,先用导尿管帮妈妈小便,然后通过按摩再帮助妈妈大便。之后就是给妈妈洗脸洗手漱口。等这些都做完后,再把爸爸买回的奶子、饼干、小米等熬成汤食,用漏斗喂妈妈“吃”早饭。杜威的学校离他家仅隔一堵校墙,上学的课外活动,他不放心妈妈,总要回去看看,照料一遍,喂水、拉被子。中午,他同爸爸一起给妈妈熬肉粥,熬各种蔬菜合并的菜汤,用漏斗喂馒头、饼子等泡成的糊状主食。下午的课间时间,他也照例回去看妈妈,帮助她小便、喝水。每天晚上他给妈妈洗澡、捶背、做全身按摩,然后再完成家庭作业。一年四季,他都是这样安排的,时间长了,形成雷打不动的惯例。

给妈妈洗衣服,洗被褥,给妈妈晾晒衣服被褥,是杜威每天必须做的事。帮妈妈翻身,给妈妈保健擦身,是杜威一日几次必须做的,这已是他长时期里自觉坚持下来的固定习惯。正是这样,妈妈卧床十年竟然没有得过一次褥疮,医生说这是卧床病患者创下的奇迹。

杜威照顾妈妈,耐心之极,细心之极。医生给妈妈配的各种药,服用后他都要认真记录、分析、对比。哪种药效果一般,哪种药效果明显,他都心中有数。时间长了,他成了妈妈最好的保健医生。杜威还买了不少诊治瘫痪病患者疾病的书籍,对症购买药品。同时加强对妈妈的康复训练,到2007年,妈妈已奇迹般的恢复了大脑思维,失去了近8年的记忆又回来了。

杜威孝敬慈母,为当地未成年人教育树起了一面旗帜,他的事迹在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卓资县的老百姓说,杜威孝母是当今社会的一部极有教育意义的好教材。孩子们、青年人要以他为榜样,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树立文明新风尚,做新时期的好孩子、好青年。2010年,在全区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中,杜威以很高的得票率,被评选为道德模范。

她用孝心唤醒植物人父亲

——卓资山镇益民小区高焱孝老爱亲的故事

卓资县卓资山镇益民小区的高焱,是个以孝敬父母出了名的中学生,她从12岁起利用课余、节假日时间帮助妈妈悉心照顾植物人父亲,为父亲喂饭、按摩、洗衣、洗脚,施行一系列康复措施,她给父亲播放音乐、戏剧、歌曲,她给父亲挠脚心、千呼万唤,极尽所能,盼望父亲早日苏醒过来。在她和妈妈的精心照料下,昏睡了数年的父亲,终于恢复了讲话、自理大小便等能力。她孝老爱亲的先进事迹,成为当地一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教材,感召了成千上万青少年。

2009年农历7月15日,是小高焱终身难忘的一天。那天中午放学后,她跟往常一样,到爸爸妈妈一同经营的小饭馆吃午饭。可是,到了饭馆门前,她发现门已上了锁,昔日热热闹闹的门庭,显现出的是几分冷落和凄凉。纳闷中,旁边的阿姨出来告诉她:你爸爸生病了,你妈妈送“往医院了。中午饭你来阿姨家吃”。小高焱的心立时凉了半截。她哪里还有吃饭的心思。她不顾一切地跑到了县医院。病床上,父亲脸色苍白,虽然有呼吸,但是没有一点思维意识,任凭高焱怎样哭喊,爸爸就是不答应。妈妈说,爸爸得了脑溢血。当天,爸爸被转到了乌兰察布市医院,做了开颅手术。医生表情凝峻地说:就算“救活,病人也很有可能是植物人或是肾衰竭,你们都得做好心理准备。”

在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爸爸住了四十多天,之后又转回了卓资县医院。每天放学,坚强的小高焱就早早地到医院看望爸爸,接替妈妈料理爸爸。后来,爸爸回到了家中,他像医生说的那样,成了植物人。

植物人,小高焱不太懂。但她心中总有一种预感和一丝希望。那就是爸爸总有一天会睡醒过来。就是这一丝希望,支撑着小小的她,竭尽一切力量,照顾爸爸,使爸爸向康复的每一步迈进。

爸爸大小便失禁,得勤换屎布、尿布,高焱和妈妈准备了3套屎布、尿布,这套脏了,换那套,那套脏了,立即清洗……这样,爸爸床铺上的屎布、尿布就一直保持干净。爸爸每两小时需要翻身,高焱和妈妈轮流着,这两小时向左边翻,那两小时向右边翻。夜间,妈妈瞌睡难当,高焱就接替妈妈,前半夜让妈妈休息,后半夜自己休息,尽量不让妈妈过度劳累。爸爸从患病那天起,就一直下胃管,进流食。时间长了,营养就跟不上,影响体能恢复。高焱就用自己的嘴,将食物嚼碎,口对口喂爸爸。这样,爸爸不仅能“吃”上可口的米饭、肉食、馒头等主食,还能“吃”上香甜的水果、蔬菜以及核桃、瓜子等干果。这对爸爸增加营养、恢复健康十分有利。爸爸服药困难,尤其是中草药。高焱也用自己的嘴将药物嚼碎,像喂饭一样,口对口喂爸爸。每次,高焱都被药物的异味刺激得泪流满面。爸爸服的还有一种中药叫乌稍蛇。这种药,祛风通络止痉,治疗风湿顽痹、麻、中风、半身不遂等病症。高焱喂的时候,难闻的怪味以及可怕的蛇体影印,吓得她浑身哆嗦。然而,为了让爸爸有朝一日能苏醒过来,每次她都不退缩。她心里想,只要爸爸能康复,自己就是嚼刀子,也在所不辞。

药物的作用,加上高焱和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料理,爸爸高翔宇身体逐渐有了好转。2015年春天,也就是爸爸患病的4个多年头,爸爸开始有了听觉,眼睛也开始转动,接着可以发出一些含混不清的语音。再后来,腿脚有了知觉。这让高焱和妈妈欣喜若狂。

医生说,植物人一旦有了起死回生的迹象,恢复健康就有希望了。在信心的驱使下,高焱和妈妈对爸爸做了进一步的健康尝试,她们扶着爸爸背靠一摞枕头坐立,她们搀着爸爸下地行走,她们给爸爸唱《好男儿志在四方》,她们在地上转移目标,让爸爸活动眼球、脖颈。高焱甚至做出各种各样的表情动作,让爸爸逗乐。春天天气好的时候,高焱和妈妈搀扶着爸爸到户外活动,做有氧锻炼。夏天,她们搀扶着爸爸到阴凉处乘凉。2015年5月,县残疾人联合会为爸爸配备了一副轮椅和一双拐杖。这给高焱和妈妈省了不少劲。她们可以推着爸爸四处活动,甚至可以到附近的文化景点观光。这一切,都使爸爸加快了康复的速度。如今,爸爸可以自己料理大小便,自己吃饭喝水。爸爸创造了一个植物人复活的人间奇迹。期间的近6个春秋岁月,高焱和妈妈付出了多么巨大的辛劳,是任何计算机都难以计算出来的。6年多,高焱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与照顾爸爸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把星期天、寒暑假、节假日时间利用起来。期间的学业没有受到影响。如今,她在集宁一中上高中,品学兼优。

我们为高焱和她妈妈这样的孝道点赞,我们为中华民族有这样的母女骄傲和自豪。我们衷心祝愿高焱一家幸福美满。

大孝儿媳

——记好媳妇孟秀英

近日,笔者走进卓资县梨花镇土城子村孟秀英家时,家中3个十几岁大的孩子正在写作业,80多岁的婆婆坐在炕上,孟秀英边招呼孩子们认真学习,边与婆婆聊天。只见大炕上被褥叠放整齐,床单平展、干净,靠墙摆放着的老式大柜以及所有摆设都被擦拭得一尘不染,整个屋子亮亮堂堂,就连小院也收拾得井然有序。

乍看起来,这是一个温馨无比的和谐农家。然而,谁能知道,就是这个家,孟秀英和丈夫尹贵旦承载了无数艰辛;就是这个家,孟秀英用青春和人间大爱,写下了孝老爱亲的动人诗篇。

1990年春天,22岁的孟秀英与这个家的主人尹贵旦结婚。尹贵旦有三个弟弟,分别是尹二旦、尹三旦和尹四旦。尹二旦和尹三旦成家后,分门另户,各自操持家业。尹四旦一直没有找过对象,在外打工。2002年,尹三旦的妻子离家出走,撇下一儿一女,由丈夫抚养。祸不单行,2003年,尹三旦在村里干活时,意外伤亡,一儿一女从此成了孤儿。当时,女儿尹艳蓉8岁,儿子尹雁峰7岁。

失去双亲的两个孩子,如失群的鸿雁,感到孤独无援,整天哭哭啼啼。孟秀英看在眼里,更是疼在心上。料理完三旦后事的那天,孟秀英将姐弟俩抱在怀里,安慰他们说:“艳蓉、雁峰,别哭,以后大妈就是你们的亲妈。从今天起,你们就跟大妈一起过,有大妈一口饭,就不会让你们挨一顿饿,有大妈一寸衣,就不让你们受一次冻。我的孩子上学念书,你们也上学念书。我要把你们培养成人,让你们九泉之下的爸爸放心。”就这样,孟秀英将姐弟俩领回了家中。那时候,孟秀英和尹贵旦已经有一儿一女。一个12岁,一个13岁。他们4口之家,猛然间成了6口之家,本不宽裕的贫困家庭,负担更加沉重。

孟秀英天性聪慧、善良,在艳蓉、雁峰身上倾注的爱心比自己亲生的儿女还要多。她给自己定下了先和后、新和旧等照顾孩子的“例行制度”。即吃饭先招呼艳蓉、雁峰吃好,然后再招呼自己的亲生儿女。穿衣让艳蓉、雁峰穿新的,让自己的亲生儿女穿旧的。就连书包也是给艳蓉、雁峰买新的,让亲生儿女背旧的。

每天清晨,孟秀英都会早早起床,照顾4个孩子梳洗、吃饭。等一切安排停当后,把他们一起送到本村的学校上学。孟秀英和尹贵旦经营着24亩责任田,但尹贵旦患有严重心脏病,干不了重活。每天中午和晚上,孟秀英无论多忙多累,总要赶在孩子们放学回家时把饭菜做好。

艳蓉、雁峰在妈妈离家出走那段日子,学习受到了影响,一直跟不上班里的进度。孟秀英每天给他们补课,日积月累,艳蓉、雁峰逐渐补齐了课程,2005年以来,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同一年级一直名列前茅。

2006年春天的一个晚上,雁峰患了重感冒,高烧不退。孟秀英背着雁峰敲开镇医院的大门,大夫紧急输液治疗,天明时,雁峰退去了高烧。之后几天几夜,孟秀英一直守在雁峰身边,给他熬汤做饭,给他喂水喂药,直到病愈。

孟秀英怀着浓厚的亲情照顾、培养两个孤儿的事,在当地传为佳话,但面对人们的褒奖,孟秀英只是淡淡地一笑。她说,遇上这样的事,谁都会这样做的。

2012年,尹贵旦的弟弟尹二旦在外打工去世,妻子也离家出走,抛下一个11岁的男孩尹通和。孟秀英二话没说,将通和接到家中,她告诉通和:“从今以后,你也来大妈家中生活。有大妈在,你就受不了难。”

原来抚养两个孤儿的担子还没有卸下,接踵而来的又是一个需要照顾、培养的孩子。不仅如此,20多年来,孟秀英还一直照料着守寡的婆婆,像对待自己的亲妈妈一样。如今婆婆81岁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更加需要服侍。培养、服侍3个孤儿和一个80多岁的婆婆,同时还得照顾有病的丈夫,还要耕田种地,孟秀英身上的负担多重,可想而知。期间有多少辛酸,有多少劳累,只有孟秀英最清楚。然而,坚强的她,从来没有一点怨言。

孟秀英告诉记者:“孝老爱亲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分内的事。照顾婆婆、丈夫和这几个孩子虽然很苦很累,但我认为值得,能为更多的人分担忧愁、解除痛苦,是我这辈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好人一生平安,好人幸福一生。我们为孟秀英点赞。

[责任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