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金莲川上的元上都

QQ截图20161101102054

上都是大都的陪都,这是当时的定制。实际上,上都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大都,或者说叫它夏都可能更确切一些。因为在某些时期,夏季到来的时候,整个朝廷的行政办公基本是在上都进行的。我们看两者的区别往往是用现在的眼光,确实,拿上都遗址与现在的北京城相提并论,差距自是不可计算,但在元代,两者的区别又有多大?上都是忽必烈从金莲川幕府时代就开始经略的城池,在建设上所下的工夫并不比大都少。

上都的重要性还在于它的战略性。一旦大都失守,这里就是朝廷的一个退守中心。当然,蒙古高原上的哈拉和林可能是蒙古统治者退守的底线。蒙古人在这一点上不同于他们的先祖鲜卑人,鲜卑人进入中原有点义无反顾。汉语,汉服,连姓氏都改成汉姓,所以,后来他们消失得无影无踪。想来觉得真有些可爱。一个民族消失了,却绝不是灭亡,而是重生。谁能否认身体里没有鲜卑人的血脉?但蒙古人更谨慎,更具戒心,他们一开始就小心翼翼给自己留着后路。而后来,他们也确实是沿着这条后路退出中原的。

上都遗址位于锡林郭勒盟的正蓝旗。每到夏季,金莲川依然是黄色的金莲花的海洋,让人感到大自然生机盎然。金莲花依旧,但上都的神采却只能在历史记忆中去寻找。"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人崔护之感慨,不知这满川的金莲花是否也有?八百年风云际会,金莲花的感受也许比我们丰富的多、深刻的多,只不过我们不具慧眼,难以识得罢了。

蒙元一代包括北元时期(汗廷就在锡林郭勒草原),锡林郭勒草原都是蒙元帝国的中心,这也是为什么正蓝旗的蒙古语是最正宗、最标准的蒙古语的原因。蒙元时期遗留给锡林郭勒的不仅仅是语言,包括饮食、衣着,甚至民族性格,我们在锡林郭勒的蒙古人身上还依稀能看到那种雍容的印迹。在内蒙古,如果说额尔古纳河谷是蒙古人的源,那么,锡林郭勒草原就是蒙古人长大成人后表演的舞台。

2000年到元上都陪我们参观的是文化局的一位老同志,他对上都很有研究。这位老者的名字我没能记住,但他介绍上都的一些情况我还有印象。比如他指着上都城的东墙遗址告诉我,那一部分城墙曾经重修过。为什么?被山洪冲毁了。上都西北3公里的地方曾修有防洪水利工程,而且还是元代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亲自设计,设计得非常好,但内地来的施工单位偷工减料,不按设计要求建设,所以导致了防洪水利工程修完后存在瑕疵,以致一场洪水冲毁了上都的东城墙。

元上都遗址中心区还有很宽的城墙遗迹,我们攀到了上面四下眺望,想象上都当年的繁华胜景。在一个宽大的平台上,一条小蛇蜿蜒爬过。城墙的一个洞穴里,一条大蛇正休眠。想这当年名动天下的地方,“凉殿参差翡翠光,朱衣花帽宴亲王,红帘高卷香风起,十六天魔舞袖长”,而今只余下这残垣断壁,蛇虫盘桓,让人无端生出些感伤。

上都何时建立?史称1251年6月,蒙哥即汗位,蒙哥汗命其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忽必烈遂驻帐于金莲川。125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在桓州东、滦水北的龙岗营建新城,以为驻节之所,定名开平府。1259年7月,蒙哥汗在四川钓鱼城(现重庆合川)去世。1260年3月,忽必烈在开平自行召开忽里台,继为蒙古大汗,以开平城为临时首都。1263年,忽必烈将开平府定为上都,次年改燕京(今北京)为中都(1272年又改称大都),遂确定了两都制度,中都为正都,上都为陪都。

上都城毁灭于元末的农民战争。烧毁城池这种行为实在令人不敢恭维。还有这上都城,也是被当时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刘福通(即红巾军,也叫香军)的部将关先生烧毁的。这个关先生也确实厉害,从现在的河南到山西,从山西又到内蒙古、河北北部,在烧毁上都后,又东扫辽阳,最后进入高丽的王都,死在了高丽。

[责任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