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武川县将依靠产业和政策脱贫

曾经是“后山粮仓”的武川县,进入21世纪以后,因农村人口多、旱作农业多、山地面积多、生态条件脆弱等诸多因素,导致农业发展缓慢、工业几乎空白,到今仍然戴着国贫县的帽子艰难前行。呼和浩特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确保到2017年在全区率先实现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武川县和清水河县两个全部摘帽。那么,武川县将如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呢?记者对此进行了实地采访。

作为国家贫困县,武川县一直把脱贫作为全县的头等大事,做了许多尝试和探索,大豆铺村村民收入增多就是全县实施产业扶贫的成果。武川县独特的冷凉气候,为食用菌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2012年开始,武川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经过短短4年多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以蒙禾源菌业公司为龙头,拥有食用菌温室大棚3348棚和制菌、接菌、菌棒生产、食用菌加工等一整套现代化设备的企业化生产体系,成为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优势产业,而且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企业用工、扶贫资金参股贫困户参与生产等方面都搭建了一个很好的脱贫平台。

“拔穷根”必须先“挪穷窝”。生活在武川县西部风蚀沙化区和南部交通不便的山区农民,不具备脱贫致富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易地扶贫搬迁成为最有效的选择。武川县按照生态移民政策和补贴办法,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重点对全县生态环境脆弱、生产资源匮乏、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及“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西北部生态修复区和南部重点生态保护区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切实改变贫困人口生存发展条件,引导群众“挪穷窝、开富门、保生态”,改善其住房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促进贫困人口均等享受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

除此之外,惠民政策扶贫和社会帮扶推进脱贫也是武川县在扶贫工作中采取的行之有效的两个重要举措,成效明显。未来五年,武川县将因户因人实施“五个一批”脱贫措施,确保到2017年年底,全县建档立卡的556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立科学的动态管理机制,对贫困户实行逐户销号、动态管理,确保政策到户、脱贫到人。同时,通过培育发展食用菌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优质牧草种植、马铃薯产业、生态建设方面以及肉羊养殖方面等产业,重点打造“六个大县”,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实力,为脱贫问题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确保到“十三五”期末与全市同步实现小康。

[责任编辑:张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