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无性别公厕要保护好市民隐私

不限制性别,隔板高度比姚明还高,锁门便自动显示“有人”……无性别公厕将首次出现在上海,主要是为了进一步科学配置公厕男女厕位比,解决女性如厕排队时间过长问题。同时配有男性小便间和方便照顾异性老人和孩子的第三卫生间。该无性别公厕预计在11月19日,即“世界厕所日”投入使用。有专门人员管理,如果试运行情况良好,之后不排除24小时开放。(据10月26日《新闻晨报》)

相比常规公厕而言,无性别公厕是一个新生事物,通过淡化性别概念,让市民使用同一厕位,可以充分利用公厕资源,以缓解高峰期女性如厕排队难题。同时,无性别公厕对需要照顾的人群,诸如残疾人、老人和小孩来说也是福音。比如现在经常有家长带异性孩子外出时,因孩子需要家长帮助才能上厕所,却遭遇如厕不便的麻烦,无性别公厕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根椐世界厕所组织统计,每人每天上厕所6-8次,一年约2500次,算下来人的一生约有3年时间在厕所里度过。女性如厕时间平均70秒-75秒,男性如厕时间平均30秒-35秒。常规公厕一般分为男女两个空间,厕位配比均等,但在一些商业繁华区和景区往往难以保障需求,女厕排长队和男厕空置现象同时存在,显然是厕位配比不公平所致,部分地方亦因此发起过“女性抢占男厕”的行为艺术,以示对此种不公平的抗议。

此前,在重庆、沈阳、北京等地就兴建过无性别公厕,初衷都是为照顾特殊人群和解决女厕所排长队等问题。在一项针对此设施的反馈调查中显示,约三成网友表示“有点尴尬”,近七成网友表示能够接受。早前在台湾也曾出现无性别公厕,但在使用过程中,有部分男士抱怨,有女生在的时候很尴尬尿不出来。可见,对于这个新鲜事物,部分人存在心理障碍,一时间还无法适应和接受。

从各地市民反馈的信息来看,大家最关心的是个人隐私和安全问题。这个也可以理解,毕竟无性别公厕不限制性别,男女都可以随意出入,而女性最担心如厕时被人偷拍,或者遭遇色狼骚扰,这种事又常见于社会新闻,怎不令人担忧。由此可见,无性别公厕虽然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打破了常规公厕模式,但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保护市民的个人隐私和人身安全,比如在厕位里安装警报设备,以吓阻不良行为。

诸如母婴室、女性车厢、无障碍电梯、无性别公厕等公共设施的出现,也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开始关注女性、婴儿、残疾人等群体的特殊需求,有意识地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做一些倾斜式照顾,以给她们提供些许方便。尽管这些公共设施在推出伊始,会因各种因素,遭到部分市民的不解和冷遇,但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并要努力坚持下去,用时间来换取社会的认同。

[责任编辑:贾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