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苑庆钢老师二三事

拄着拐杖不是代表着特殊,而是平凡中的高大;拄着拐杖不是负担,而是坚强成为了习惯。

今年,正好是苑老师参加工作满四十年,四十年如一日还坚守在夜班编辑岗位上,在包头日报社发展史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吧!

“哒、哒、哒……”报社四楼楼道里清脆的拐杖声一响起,我就知道,苑庆钢老师来了。

我抬起头,看了一下机房的挂表,四点,他每天都很准时。从我来到出版部上夜班开始,我才留意起这个声音。

因为,到报社这些年,苑老师是我所见的唯一拄着拐杖上班的人。

因为,他是长我一辈的人,孩子都比我大,可还是像师长朋友一样对待我。

拄着拐杖不是代表着特殊,而是平凡中的高大;拄着拐杖不是负担,而是坚强成为了习惯。

今年,正好是苑老师参加工作满四十年,四十年如一日还坚守在夜班编辑岗位上,在包头日报社发展史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吧!

心细 & 心系

2013年2月,我转到编辑岗位工作。那时,苑老师教我,编辑没有标准,只有两条要求:一是把好稿子政治观,二是编版做到认真细致。在我后来看,其实就是——心细。

每天一来单位,苑老师的第一件事肯定是打开电脑,看一下稿库的所有稿子,哪些需要急发,哪些有领导,哪些放在二版,还要打开新华社稿库,看看今天的来稿,做到心里有数。

其实,上午在家,他已经看了电视新闻,国家领导人重要活动、国内国际重要新闻,已经记在心头。

晚上,要闻版的稿件分发、编辑、排版、阅读审校,苑老师都要一一盯着,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处处需要细致认真,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绷紧神经。

作为一名夜班主任编辑,往大了说是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和责任感做好党报的“把关人”,往小了说其实是坚守一个共产党员编辑的责任和使命。

每年全国两会、省市两会,重大报道,是最能考验一个编辑的时候,在这时,苑老师总是这个编辑团队的精神支柱。

凌晨一两点出小样,朗读校对,一条稿件字斟句酌反复修改,一个版面要点滴细细打磨,这种时候,不是纵容编辑施展才华,而是心系这份报纸,牢记这份使命。

责任 & 奉献

一直觉得记者非常重要,编辑工作只是一个配角。但是跟着苑老师之后,我才觉得编辑的责任,编辑的重要性。

编辑要尊重作者,必须以审视和挑剔的眼光,以比原稿更高、更广的角度进行独立思考。这时候,心正非常重要。

苑老师曾讲,有的稿子写得辞藻华丽,可没有高度;有的稿子虎头蛇尾,没说清楚事情来龙去脉;有的稿子不懂领导的提法……这些编辑都要想到,和记者说到,因为这是保护记者。稿件刊发后,署着记者的名字,而不是编辑的。

编辑要保护作者在政治上不犯错误,在声誉上不受损害。这点也许不做编辑是永远理解不了的。

当然,优秀的编辑会努力挖掘作者的潜能,使其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现。

苑老师不善表达,他是按这样做的。看到某位记者写的稿子很有价值,不论是谁写的,他都会精心编辑放在显眼的位置;看到某位优秀记者写的稿子有瑕疵,他会考虑怎么完善,让稿子大放异彩。

无怨 & 无悔

夜班熬个大半夜,甚至通宵,那是常有的事。但苑老师却说,“多大点事儿!”“多大点事儿”是苑老师的口头禅。

很多事情,他看得很开,心胸非常豁达。也许是早年残疾,对很多事情有了开悟,看得淡了。正因为这种豁达,他上夜班四十年来,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体质很好。

编辑部里的人都喜欢和苑老师交流,年长的尊称大哥,年轻的尊称老师,所有人都敬重他,却也喜欢和他开玩笑打趣,苑老师总是乐呵呵的。他成了我们这些年轻人工作中学习敬重的榜样,生活中无话不谈的师长,困惑时求教谈心的友人。

我问苑老师:回首过往,四十年如一日,你后悔吗?

苑老师说:无怨无悔。

[责任编辑:孙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