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红色土地上放飞了绿色梦想

革命老区得胜沟乡发展中药材种植走上致富路

五年前,王征源放弃了年薪20万的优厚待遇和经理身份,带上所有资产回到家乡武川县得胜沟乡开始创业,种起了当地的传统中药材黄芪。这种药材在他小的时候,树林里、草甸上、地头边的角落里都会碰到,如今成了他创业的新起点。

“近年来,中药材市场行情看好,国内外需求量增加,这是一种商机,家乡武川县得胜沟的黄芪品质特别好,名气很大,我就决定回乡创业。”深秋时节,在得胜沟乡黄芪窑村的黄芪地里,王征源边打量着黄芪的长势边跟记者说起了回乡创业的缘由。

2011年,王征源回到村里积极组织农民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建立药材种植基地。目前,他的日兴隆惠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已有社员110户,流转土地2000余亩,年黄芪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亩,雇佣工人30余人,年收入约100万左右,涉及得胜沟乡5个村委会9个自然村。他跟记者算了笔账:“发挥农民种植药材的传统优势,农民部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获得一笔流转费,再到合作社进行田间管理也能挣到一份儿钱,余下的地自己种药材和农作物还能挣钱。药材种植形成了规模效应就能打开市场。现在合作社年收入约100万,有50万左右给农民发了工资,另一半用来扩大再生产,这是一种双赢。”

今年年初,鄂尔多斯市一家药材种植公司在其他地区育苗不成功的情况下,了解到武川县是药材种植的地道产区,又听说王征源组织起当地群众种植药材,特意找到他希望能签订药材育苗合同,准备让他的合作社以订单的形式育甘草苗400亩到600亩。甘草苗由公司提供,育成后统一回购,用以在沙化地区种植,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这对于起步较晚的王征源来说可是一大商机。

“今年我们给这家公司成功试种了20亩甘草苗。如果签订了合同,就可以分给农民一起种,由公司提供基苗,种好后统一回收,无论是合作社还是农民社员都会有可观的收入。销售问题也提前解决了。”王征源高兴地说。

李玉是得胜沟乡蘑菇窑村的药材种植户,年轻时候就学了油工,过去在外打工,因要不到工钱,干脆回乡种起了药材,他种的20亩黄芪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说到加入合作社种药材李玉告诉记者:“合作社能带来利润我们愿意加入,这样形成了一定规模,加上市场稳定、价钱可观肯定要种下去,药材比粮食利润空间大。”他妻子王二连补充道:“我的娘家也在这一带,小时候山坡上的药材很多,黄芪、秦艽、知母、红芪、柴胡到处都是,娃娃们有点小毛病到坡上挖点药就治好了。这里本来就是产药材的地方。将来我们还想利用荒坡林地进行林下药材种植,让药材生长回到自然生长状态,增加生长周期,减少人为干预,提高药材品质。”

武川县位于内蒙古中部、阴山北麓,海拔高、温差大、日照长、土质好,是中药材生长的绝佳区域。县境有野生药材200多种,其中党参、柴胡、黄芩、知母等30多种药材药用价值较高,以黄芪为最。武川清末民初被称为“正北芪之乡”,得胜沟乡又是武川县黄芪种植的核心区域,这里还是著名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司令部旧址所在地,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典型的老区乡。在这里,曾经零星种植的中药材,经过合作社组织化程度的提升,到现在仅得胜沟乡药材种植面积就达到了5000亩左右。老区群众通过合作社组织了起来,找准了优势,在红色土地上放飞了脱贫致富的绿色梦想。

[责任编辑:张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