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有一种“气质”叫文明

一个人的气质,在于内在的修养和阅历的累积;一座城的气质,则来源于文明的温度、道德的厚度和精神的高度。

当文明作为城市最为重要的竞争力支撑起经济发展的内源因素,元宝山区将前进的航标指向了文明的彼岸。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航标,元宝山区委、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将创建的源泉凝结在一起:从机关到基层、从社区到农村、从干部到群众,33万元宝山人团结一心,在创建文明城市的征程上播撒文明、享受快乐、收获幸福,这片土地也在共创、共建、共享中变得朝气蓬勃、活力四射。

从“有名”到“无名”,道德建设催生好人无数

在西露天社区,一位74岁的老人正在帮患有脑血栓的张桂荣做康复训练。“虽然我74岁,但是我身体好,邻里邻居地住着我必须帮助她,只要我能动一天,就会照顾她一天。”老人名叫姚友春,2015年被市委宣传部评为“赤峰好人”。

用真情书写人间大爱,用善念描绘城市风景,姚友春只是其中“有名”的一个。还有很多无名“天使”,共同勾勒着这个城市的温暖版图,他们是交通岗上协调文明出行的交通劝导员、是敬老院里陪孤寡老人聊天的小分队、是村子里免费为村民体检的医疗队、是社区里传播环保知识的服务队……他们的名字叫志愿者。目前,元宝山区共有42个社区志愿服务站,200多支社区志愿服务队,6200多名志愿者,强大的志愿服务平台为创建文明城市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浓厚的社会氛围对文明城市的创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元宝山区以“弘扬‘六德’文化,建设‘德善宝山’”为主题,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官德崇实、民德崇善、商德崇信、职德崇精、家德崇和、学德崇智”的道德文化,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滋养和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引领带动,着力建设德善宝山,占领道德高地,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社会氛围。

道德讲堂的设立打造了居民的精神家园;“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的表彰滋养了和谐的社会风气;“美德少年”、“道德模范”的评选树立起身边榜样;“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的开展使文明成为生活新风尚……

从“顾此失彼”到“两手兼顾”,城乡共建增添文明亮色

当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城市发展也进入了以文明比高低的新时代。在元宝山区,文明正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为百姓带来了幸福生活。从城区到农村,从基础设施到精神风貌,从硬环境到软环境,该区完成了一场外铸城乡之形、内铸城乡之神的完美塑造。

城区里,道路整洁、交通顺畅;村庄里,房屋错落有致、柏油路四通八达;公园里,市民们在广场用舞蹈感受着生命的活力;广场上,村民们围聚在乡村大舞台观看精彩评剧;星海社区,老人们在居委会听取健康知识讲座……文明的气息,在一条条城区街道、一个个美丽乡村、一处处新风新貌中彰显。文明的足迹,向着城乡共建、全民共享的方向蔓延。

元宝山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将全区53家文明单位与23个文明村结成共建对子,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创建活动、建立志愿服务队伍、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开展环境整治等方面入手,整合资源,深化共建。 

一个个风尚美、环境美、人文美、秩序美、致富美的五美村庄破茧而出,一束束文明之花开遍宝山大地。

从“一花独放”到“满园春色”,多点开花扮靓文明底色

漫步元宝山,感受到的是全区上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力量:城区里绿树掩映的“图说价值观”公益广告随处可见;村庄里“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遍布大街小巷;城里乡下尊老爱幼,邻里之间友爱互助;“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进公共服务场所,用诚信、仁孝、感恩等中华传统美德精髓思想培育核心价值体系;“文明村镇”培树着最美乡风,构建着和谐家园;“文明评选”使一群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裕的新市民形象渐渐呈现……所有的努力都在传递文明的社会风尚,也将为城乡未来发展铺就靓丽的文明底色。

美好的生活离不开文明的浸润和滋养。创建文明城市,追求美好生活,用文明塑造城市的风骨和灵魂,用文明照亮转型跨越的前行之路。相信以文明为精神图谱的元宝山,必将谱写出更迷人的气质篇章。

[责任编辑:孙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