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部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渐成“冷宫”

0

2013年12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行管理办法》,有条件的街道、社区纷纷兴办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可运行至今,老年人却不买账。

老人们不愿意去

65岁的王彩凤居住在西落凤街,她告诉记者,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开业至今,她一次也没去过。“从外面透过玻璃观察发现,里面很少有老人休息、谈心,感觉冷冷清清的。”

10月18日中午12点左右,记者来到新城区西街街道办事处“温馨家园”为老服务中心,在门厅西侧发现一间房屋门上贴着“老年人日间照料休息室”的标牌,门没有上锁,记者看到,屋子40平方米,放置着10张床铺,陈列着书柜,在屋内东北角放置着按摩椅、健身器材以及理疗仪器,屋内干净整洁,但屋内却空无一人。

“温馨家园”为老服务中心马主任告诉记者,2013年,社区建起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一楼为日间照料休息室,二楼为棋牌文化交流室。当初设计床铺27张,按照预计,每日可接纳近百名老人暂时休息。可没想到从成立至今,老人宁可在外面活动,也不愿意来日间照料中心谈心休息。加上日常开销过大,为了合理配置资源,去年年底,将原来的三间老年人日间照料休息室转型为“4点半小饭桌课堂”,将西侧一间房屋腾出变成日间照料休息室。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老人认为,日间照料中心内应该有相应的服务,哪怕收钱也可以。但从成立至今,日间照料中心未曾创新突破,所以渐成“冷宫”。

专业服务难提供

据呼市民政局社区办副主任陈连勇介绍,目前呼市共有297个社区,现在已经有77个社区建起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基本能满足老人文化需求,但医疗保健、餐饮、精神慰藉、沐浴等服务,目前还很难提供。

陈连勇说,2011年,呼市开始探索老年人日间照料体系建设,当时就已经提出,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不断扩展之余,需要引入社会力量和资本,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才能走出一条良性发展之路。但为老服务有诸多局限性因素,所以大部分社会力量都持观望态度。因为赢利点较少,所以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民政以及社会民间组织。现在大部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都集中在社区管理,又因工作人员服务水平有限,只能承担起监管一职,根本无法为老人提供专业的服务。

陈连勇表示,为了能让老年人日间照料体系良性发展,现在呼市民政局正在积极培养孵化新兴社会组织,目前已经在呼市几个大型社区进行了试点工程,如果运行良好,以后会逐步向其他社区拓展,将有偿与无偿服务有机结合,同时加上社会资助补贴,来缓解社区、居民、服务三者的矛盾。

[责任编辑:杨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