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神仙沟的传说

松山区城子乡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神仙沟,它有一个神奇的传说。隔着神仙沟有一趟川,川上有一个营子,就是现在的南台子北山根的于家营子。在很久很久以前,于家营子住着一户于姓人家。于老汉与老伴结婚多年,却无子嗣。于老汉求子心切,只好去香山寺许愿求子。回来后一年,老伴果然诞下一子,生得面阔口方,满脸福相。于老汉喜出望外,给儿子取名于五。

于老汉一家以耕地为生,勤勤恳恳,过着幸福而简单的生活。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庆祝儿子十八岁生日那天,前来贺喜的人刚走,于五就病倒了,一病就是百天。饭也不吃,成天蒙头大睡,任爹娘千呼万唤,也叫不醒;偶然醒来,也是喝碗凉水,接着倒头又睡。老两口急了,请遍了上下川里的大小医生,也瞧不出于五究竟得了啥病,老伴终日以泪洗面。于老汉愁得睡不着觉,夜里叹息不断。不觉腊月二十三到了,村里的人放鞭炮庆贺小年。不想于五突然从炕头上爬了起来,连吃了两大碗饭。老两口一看,高兴得合不拢嘴,心想菩萨保佑,儿子这回总算好了。由于连日的担心和操劳,天一黑,老两口就在东屋睡着了。

第二天一清早,于老汉起床走到外屋,发现门敞开着,屋外铺了一层厚厚的积雪,于老汉唠叨:“这孩子,出去咋不关门呢, 看下了这么大的雪……”边说边来到院子里,突然发现从屋门口向外面有一行脚印,而且是光着脚丫走出去的。

儿子神秘失踪,老伴哭哭啼啼,一晃几天就过年了。于老汉心里像着了火,年也没过好。大年初一早晨,于老汉强忍悲痛,劝慰老伴想开点,好好守家,他收拾一下行装,背着干粮,揣着零花钱,开始了寻儿的旅程。

一晃半年已去,仍然没有儿子的半点音讯,于老汉不免灰心丧气。这一天九点多钟,于老汉来到盔甲山后面的白银簸箩大营子(也叫蒙古营子),已经是饿得有气无力,摇摇欲倒。好不容易来到一户人家前,于老汉颤声叫门,应声走出一个仙风道骨的老翁,面容慈善,精神矍铄,数缕长须飘于胸前,白如初雪。于老汉随老翁走进屋里,时至中午,老翁手指门外,对于老汉说:“你看,那不是来了吗?”于老汉趴着门缝向外一瞅,只见一个清瘦的男子从门外走了进来,脚穿草鞋,身穿青衣,俨然一副道童模样。尽管换了装束,于老汉还是一眼认出就是失踪多日的儿子。于老汉赶紧藏在门后,等于五一脚踏进屋来,便“哐当”一声把门插上,一把抱住于五,“儿子我终于找到你了!”于老汉放声大哭。

于五呆呆地,仍旧面无表情,一声不吭。老翁上前劝道:“既然找到了,就别哭了,快吃饭吧。这孩子每天中午都来吃饭,问他啥话也不说——一直都是这样。”吃完饭,于老汉便要领着儿子回家。老翁突然上前说:“你们要回家可以,但是一定要按我指定的路线走!你先经白银簸箩大营子,下行10华里,然后翻过盔甲山,到盔甲山大营子后,再翻过一座山,到了乌台图大营子,然后再去香山寺烧香,如此方能回家。”于老汉回家心切,满口答应了。走到半路上,于老汉才想起回家心切,忘记问老翁姓氏名谁,为啥不让他们从神仙沟那条路直接回老家,却要翻山越岭,绕了许多冤枉路去香山寺烧香。于老汉心里迷惑,心想反正儿子找到了,就按老翁说的做吧。

在香山寺烧完香,于老汉领着儿子回到家,全村的人都来看望。于五盘腿坐在炕上,任凭乡亲们怎么问,也不回答他是怎么走的,走后又干了什么。眼瞅着半宿过去了,乡亲们失望而去。老伴看着傻呆呆的儿子,老泪纵横,于老汉劝道:“那个老神仙告诉我了,儿子受了点惊吓,过些天就好了!”

一晃七天过去了,于五突然清醒了。父母问起前前后后的蹊跷事,于五说:“腊月二十三那天晚上,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说你跟我走,你的病就好了!”于是于五就光着脚丫走出屋门,站到院墙上,白胡子老头背着他飞了起来。不知过了多久,于五睁开眼睛,发现他们已经到了一个大山洞里,洞里还有一个白胡子老头, 两个人长得非常像。“这回可算有人给咱俩倒酒了!”两个老头笑着说:“走,咱们喝酒去吧!”,于是,东、西山峰各站着一个白胡子老头。东山峰白胡子老头说“接着”,大袖子一甩,就把于五甩到西山峰上。于五给白胡子老头倒完酒,又被甩到东山峰上给另一个白胡子老头倒酒。两个老头不喝酒的时候,大袖子一甩,于五就迷迷糊糊地睡觉。就这样,山上有神仙的事被村子里的人传得沸沸扬扬,后来那个山就被村里人叫作“神仙沟”了。

现在的神仙沟古松参天,怪石林立。据说花木兰扫北时,路经盔甲山,曾在于老汉领着儿子回家时经过的那三个“大营子”驻军。那个“神仙洞”长约30多米,高约八九米,宽约五六米, 进洞后斜坡而上,到洞顶有一处两米多大的天窗。现在洞里住满了鸽子,当地人都叫它为“鸽子洞”。

[责任编辑:孙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