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阿左旗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

近日,阿左旗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人员赴图克木、敖伦布拉格等地,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抢救性记录,至此,全旗35位自治区、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接近尾声。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但一些传统绝技绝艺随着传承人的去世成为历史。阿左旗37位自治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目前已有2人离世,超过六十岁的占总人数三分之一以上,因此,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

阿左旗文化馆于2016年4月启动了传承人抢救性记录保护工作。近六个月,对蒙古族长调民歌、查玛、和硕特服饰、蒙古象棋、沙力搏尔式摔跤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35名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抢救性采录。抢救性记录内容包括传承实践经历与人生经历、项目背景、技艺流程与特色等,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了传承人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知识与精湛技艺,通过传承人的口述实录、技艺拍摄等方式进行记录,永久保留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抢救性记录工作形成的录音、录像、文字记录等影音及图书资料,进行必要的素材加工或数字化加工后,将纳入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责任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