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达茂近万名农牧民捧上“新饭碗”

近年来,达茂旗始终把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通过搭建高效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质量、鼓励农民工创业带动就业等举措,使达茂旗近万名农牧民捧上了“新饭碗”。

“公司今年新增就业人员160人,同时公司对原材料鲜奶及优质鲜牛肉和饲草料方面的需求,至少可带动500户农牧民发展养殖业和饲草种植业,预计每户可实现增收1万元。”谈到公司解决农牧民转移就业问题,达茂旗毕力格泰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经理额尔登毕力格引以为豪。

搭建服务平台促就业

达茂旗就业服务局每年都要举办8—10场劳务洽谈会,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起就业服务平台,每年介绍1300多名农牧民实现就业。同时,每年专门还为牧区禁牧牧民召开专场劳务洽谈会,通过劳务洽谈会累计有580多名牧民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有效解决了禁牧牧民转移就业的问题。2012年,达茂旗在希拉穆仁镇设立了禁牧牧民创业园区,通过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扶持禁牧牧民自主创业,发展旅游业,目前已扶持30户牧民发展起了旅游接待点,带动就业300多人。在每年召开的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中,更是有3600多名农牧民直接从事与文化旅游相关的产业,间接就业的农牧民达2万多人,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和满足旗内企业的用工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014年,达茂旗被命名为“全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旗”,今年旗就业服务局被授予“全区农牧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强化技能培训提素质

就业是民生之本,搞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达茂旗根据旗内用工企业对农牧民工的技能要求,加大了农牧民的实用技能培训力度,重点开展了电工、电焊、汽车驾驶员、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等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培训,保证了培训后的就业率。2013年,达茂旗开始民族手工艺品皮雕制作专项培训,培训后,学员即可上手自己制作皮雕制品,这些皮雕制品在每年的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期间进行售卖,得到了外地游客的好评。据达茂旗农牧民转移就业服务中心统计,自2012年以来,达茂旗共投入培训资金220余万元,免费培训农牧民2400多人,创业培训400多人,有效满足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培训需求,培训后80%的人员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

牧民乌日晗就是通过旗里举办的皮雕制作培训班学到了一门皮雕制作技术,并且自己在百灵庙镇开了一家民族手工艺品店。“如果不是旗里免费给我们培训,我也学不到这个皮雕制作技术,也就没有现在的工作,更不会有每月四五千元的收入。”乌日晗说。

政府贴息贷款助创业

额尔登毕力格是达茂旗希拉穆仁镇呼和点素嘎查的一名牧民,初中毕业后回到家乡,就一直以放牧为生。2008年,达茂旗开始实施围封禁牧,使额尔登毕力格认识到,过去那种传统养畜方式已不能成为牧民们发家致富的主要途径,于是额尔登毕力格开始寻找创业致富新路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发现希拉穆仁镇以发展旅游业为主,当地传统的乳制品深受游客的喜爱,发展奶食品行业是一个绝好的致富途径。于是,他决定做奶食品加工,随后便注册成立了毕力格泰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额尔登毕力格告诉记者,现在生意经营得这么好,当初多亏了旗里小额担保贴息贷款的好政策。“刚开始经营的时候,手里只有几千块钱,租了一间小房,购买了一些简单的机器,就做起了乳品加工。由于初涉一个行业,什么经验都没有,结果生意赔了钱。正在为资金犯愁的时候,旗里的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政策帮我解决了贷款问题,小作坊增加了20多套设备,产品质量得到了提升,生意也起死回生。”谈起当初的创业经历,额尔登毕力格感慨万千。

近几年,达茂旗把扶持农牧民自主创业作为推动农牧民稳定转移就业的重要措施。以包头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加大对农牧民的创业培训和小额贷款的扶持力度,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农牧民都纳入创业培训的范围,通过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扶持帮助他们以创业实现转移就业。仅在2013年、2014年,就累计为680名进城创业农牧民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3850万元,带动1800多人就业。特别是从2015年以来,旗农牧民转移就业服务中心重点扶持全旗各“农牧家乐”旅游接待点,两年累计为120多户“农牧家乐”旅游接待点发放贴息贷款1000多万元,补贴利息12万元,各项鼓励农牧区劳动力创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责任编辑:孙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