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说说焙子

焙子,是青城地区一种特有的小吃。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呼市人,我对焙子有着独特的情结,在我看来焙子分甜咸两大类,甜的有糖三角、豆沙焙子等;咸的则多些,牛舌头、油旋儿、咸酥……各种风格各种口味亦有特色,不妨,就来说说这五花八门的焙子。

对于焙子最早的印象,大概是来源于幼时家附近的一家焙子摊销售的红糖焙子。不知多少个冬天的早晨,6点多钟,天还没有破晓,那家焙子摊总是早早地就开张了,冬日带着寒风的早晨,玻璃推车里被白炽灯照亮的一排排焙子金黄发亮,使人观其色泽,即心生食欲。早早地买几个刚烤的红糖焙子,回去以后还有余温,无论是刀切,手掰,牙咬,都能听到酥脆的外皮的破裂声。随后浓郁的红糖味和轻微的面粉焦香弥漫开来,断口有时还有淌出的红糖糖浆……不夸张地讲,这就是我对现烤红糖焙子最真实的感受,相信不少朋友也曾有过这感受,尝过一次,便难以忘记。

焙子实在是充饥的一种美味,尤其是甜焙子,不仅早饭,无论什么时候,饿了,手头有个甜焙子,什么佐料都不用加,拿起来就是一道小吃。甜焙子是发润的,不干口,不容易噎着,还有味道。白糖焙子与红糖焙子类似,只是色泽略逊于后者,看不出层叠的糖层和面皮。吃白糖焙子我更喜欢放凉些吃,白糖糖浆凝结成砂糖,咬下去有很明显的砂糖口感,视觉上虽看不出糖层,但也有实实在在的味觉勾勒出它的形状。

除了这两种传统的红白糖焙子(糖三角),豆沙焙子亦是一种甜味的美食,层层叠叠浸透酥油的面皮和棕色的豆沙馅,巧妙结合了面皮的酥和豆沙馅的糯,单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咸焙子中,我觉得还是牛舌焙子最好吃(下文简称“牛舌”)。记得这样一则友人口述挺有趣的故事:他去河北旅游,顺道看望一位当地朋友,呼和浩特市特产品种繁多,他没带别的,倒是在临行前专程到旧城买了20多个牛舌,一路带去以表心意……现在想来,很多本地小吃特产在其他地方都能购买或者制作,抑或口味稍显平淡。但牛舌焙子,这样一种只由面粉、酥油、盐制作的小吃,看似简单,但真是有独特魅力,难以模拟的。牛舌的口感在咸焙子中算比较温润的一种,不加任何佐料,即食,就一杯白开水或者砖茶,就能体验到烤得酥脆的外皮,层叠的芯儿以及若有若无的淡咸味。稍加改良,夹几根咸菜,甚至是“焙子夹烧麦”这种乍听来比较奇特的搭配,都能创造出焙子更好的吃法。我曾经好几次把牛舌扯碎,泡进羊杂汤或者一些烩菜的汤汁中,竟然有些许泡馍和卤煮这两种食物的味道,而吸足了汤汁的牛舌碎块,更松软劲道了些。我平时爱好与朋友结伴骑行,出去时我总忘不了提醒大家买几个牛舌。骑完车,登完山,带着些许疲惫,往营地一坐,撕个牛舌,把熟肉等往里面一夹,那感觉,实在是香啊!有时野炊烧烤,把带着的牛舌略微加温,更有种新鲜的现烤感觉。可以说,牛舌焙子就是一种百搭的焙子,怎样吃,大伙儿随便。但无论怎样吃,都有其独特的味道。

除了牛舌焙子,其他咸焙子也是各有特色:油旋儿,干干的,表面覆盖了一层油酥,呈现金黄色,又是一圈圈盘绕起来,因此得名。油旋儿口感微咸偏干,适合慢慢吃,或者就鸡蛋、茶水等一起食用,中和它的干和咸。而咸酥,个人感觉和传统焙子略有差别,它呈现一个规则的圆饼状,内部没有很明显的层次,似乎更像饼,但又和饼子有所差异,咸酥较前者更松软些,口感稍淡些,掰上一块,慢慢品尝也是很有滋味的。

咸焙子有种共同特点,用本地话说就是“和水很认”,吃些咸焙子,再喝点清水或者茶水,喉咙里总有种舒服的湿润感和甜津津的感觉,大概是因为冲淡了咸味儿,湿润了口腔所造成的?具体的道理不甚清楚,但其口感独特是不能否认的。

对于像焙子这种家乡的食物,好多人感觉都是一样的。在呼和浩特的时候,觉得平淡无奇,但走出去,又分外想念。翻翻“淘宝网”上关于焙子的评论,总能看到远离家乡的游子,不拒千里之遥网购焙子,似乎能够感受到他们在尝到熟悉的味道后的那份感动,听到他们感慨一番。前几日刚好去山西旅行,山西的特色也算尝了个遍:削面、平遥牛肉、太谷饼、碗秃则等,外面的美食虽好,但总感觉少点什么。一琢磨,少的正是家乡的焙子啊。回来以后,赶紧买上几个,早晨起来用电炉那么一烤,闻着四溢的焦香,感觉无比舒服,一口咬下去,酥酥脆脆的,舌头的熨帖感传递着内心的惬意,这,才是家的味道!

焙子,作为一种食物,它所承载的价值其实远超焙子本身。焙子是一件小东西,但它不仅是青城人的一种食物、一顿饭,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地方文化的象征。吃在口中的焙子,不论甜咸,对于喜爱它的青城人来说,那都是一次享受,一段青城故事。

[责任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