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七大方面读懂乌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

五年来,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乌海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先后提出“一个中心、两个转型、三个率先、五个乌海”、城乡“五态一体”转型发展等新战略、新思路,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确保了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向前推进,全面完成了市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奠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

a.jpg

地方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显示,2015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是“十一五”末的1.56倍,年均增长11.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国家和自治区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十一五”期间投资总量的2.7倍,年均增长10.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80.4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4倍,年均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9.06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94倍,年均增长7.4%。

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十二五”期间,我市产业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产业进一步延伸升级,精细化工产业加快发展,主要工业产品由最初的几个发展到5大系列50多种,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基本建成,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焦炭气化”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激活传统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非煤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十一五”末的47.7%提高到65.9%,“一煤独大”的格局明显转变。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引进建设了一批拥有先进工艺和核心技术的重大项目,建成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研发中心15家,自治区新型研究机构6家,国家级高技术企业2家,工程实验室2个,与国内20余家重点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形成自主知识产权30多项、科研成果40多项。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基于“互联网+”的乌海市创客空间和大宗商品交易基地启动运行。

服务业快速发展,物流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0%,引进20多家知名商贸企业,商业信用环境指数居全区第3位;旅游业收入年均增长38.2%,“乌海湖”休闲旅游度假区列入自治区品牌景区创建名录。金融生态良好,金融业对财政的贡献率由“十一五”末的3%提高到7.5%。“互联网+”、电子商务、家政服务、运动健身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以葡萄、蔬菜、花卉、苗木等为重点,集种植、采摘、观光、深加工为一体的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城市宜居宜业环境持续改善

“十二五”时期,我市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乌海湖”基本形成,为实现从“乌”向“海”的历史性转变奠定了基础。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建成区面积由37.5平方公里扩大到62.3平方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燃气普及率、集中供热普及率分别达到95.05%、96%、85%和84.5%,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25.5平方米,比“十一五”末增加11.5平方米。多层次、立体化交通网络进一步优化,全市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51.65公里,区域客运公交化基本实现;2015年乌海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36万人次、货物吞吐量达到1300万吨,分别是2010年的2倍和10倍。我市率先成为全区第一家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项目落户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天然林保护等40多项重点生态工程,新增园林绿地面积49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9.7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0%,我市申报成为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节能减排强力推进,预计能够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截至2015年12月底,乌海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达标率达到64.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01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968元和14402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72倍和1.7倍,年均增长11.46%和9.27%。“十二五”期间,我市财政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始终保持在70%以上。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8万户煤矿棚户区居民、库区移民、特殊困难群体迁入新居。高标准推进农区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水平明显提升。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五年累计新增就业人数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自治区平均水平。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残疾人、低收入群体等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主要民生指标保持自治区前列,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城市。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一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

我市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改革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先行先试的3项重点改革任务、国家确定我市的先行先试的4项改革任务和自治区确定我市试点开展的6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我市自行开展的20项改革任务取得实质性进展,行政审批制度、商事制度、公立医院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行政审批事项和事业性收费缩减率分别达到55%和68%。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

乌海海关设立,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十二五”时期,我市累计实现对外贸易额1.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2亿美元。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

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市成效显著。人大及其常委会获得地方立法权,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充分发挥。政协工作持续加强,协商机制不断完善。爱国统一战线日益巩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热情不断激发,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大合力持续凝聚。“平安乌海”建设扎实开展,我市连续5年荣获全区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优秀盟市。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加强,我市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依法治市稳步推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升。

全面深化从严治党

我市建立从严治党责任体系,知责明责、履职尽责、考责问责的责任链有效落实。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28条配套规定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持续转变。从严从实加强干部选任管理,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提升。分类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增强。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加大腐败案件执纪审查力度,始终保持了反腐败高压态势。

[责任编辑: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