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砥砺奋进铸辉煌 乘风扬帆搏激流

——写在中国共产党呼和浩特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之际

自呼和浩特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短短五年间,青城两次入围“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行列。最近一次是在今年3月7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发布之夜”,此次登榜是呼和浩特继2013 年首次入列“全国十大幸福省会城市”以来的第二次。这一依据国际公认的评判标准,涉及就业、收入、居住、医疗、环境、教育、社会保障、心态情绪、身份认同等一系列苛刻的指标,组委会经过对全国269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科学调查,呼和浩特市在入选的十个城市中位居第六,特别是在这些被调查的城市中,呼和浩特居民的幸福指数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4个百分点。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决策层过去五年执政绩效的民意认同,更是全社会对下一个五年的倾力支持。

决策不是一场鲁莽的冒险,它需要的不仅仅是决心和勇气,更需要众志成城的“集体智慧”、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和鞠躬尽瘁的“旗手品格”。站在“两个五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一个地区的发展轨迹,在换挡调速的新常态下,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以打造一流首府城市和一流首府经济,建设活力首府、美丽首府、和谐首府,在全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凝心聚力、审时度势、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描绘出一幅幅“累累硕果满仓归”的精美画卷。

截至2015年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人均GDP达到16000美元,居全国27个省会城市第5位。“十二五”期间,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全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多项殊荣。打造的“中国云谷”初具规模,“中国光伏材料之都”建设成效显著,“中国乳都”地位得到巩固提升。在国务院“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专项督查中,呼和浩特成为全国20个受表彰的地级市之一。

国家认同、社会认同与民意认同从根本上讲是一脉相承的,呼和浩特市的成绩从哪来?市委、市政府的威信从哪来?可以用四十个字来总结:坚定立场,迎难而上;领导带头,以上率下;严督实导,持续用劲;层层压紧,上下互动;敞开大门,依靠群众。具体讲,呼和浩特市委用“六个第一”支撑起了普遍的民意认同。

坚持讲政治第一要求不含糊。以忠诚为政治信仰,以干净为政治本色,以担当为政治责任,以务实为政治操守。牢记使命,履行职责,时刻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清醒,在错综复杂情况和各种干扰面前不迷失方向,把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同创造性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注重把握发展规律,顺应形势发展变化,结合首府发展实际,提出了一系列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市委班子不以人情代替原则、不以感情代替政策,争做“既干事又干净”的“正气”表率、“站得稳靠得住”的“堡垒”先锋,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把党和人民的要求作为评价政绩的唯一尺度,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正确方向。

狠抓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市委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高标准定位,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谋划各项事业的发展,积极抢抓新常态下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地区的比较优势,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呼和浩特市扩总量、提质量、增实力的根本任务没有变。五年来,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谋划、储备、运作了一批质效双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始终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和稳定的增长速度,引进了一批建链、补链、强链的项目,从而使现有优势产业做大培强、优势更优。以“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精神和勇气,大力推进行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以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作为,大力实施主导产业高端提升、新兴产业加快培植,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增强了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狠抓改革第一动力不停顿。改革是由问题“倒逼”产生的,改革永远需要因时而动、因势而变。市委始终把改革作为使首府各项工作充满活力的必然举措,在改革创新的征程中拿出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紧紧围绕解决制约全市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协调推进全市各项改革。呼和浩特市承接了中央和自治区159项改革任务,开展各类试点88项,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部分改革走在全区乃至全国前列。率先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国省会城市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率先在全区启动“五证合一”改革;率先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林格尔县作为全国30个试点县之一,探索了兼顾各方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率先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导1100多亿元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等领域建设;率先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率先推进旗县、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率先完成“三局合一”“两台合并”改革;率先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率先开展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一五”末的5∶36∶59演进为目前的4∶28∶68,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实践证明,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呼和浩特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狠抓民生第一关切不放松。为政之道,民生为本,党委、政府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最终要落到便民、利民和惠民上。呼和浩特市委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统一。每年将60%以上的财政收入用于民生支出,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五年来,精准脱贫11.9万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64所,8.6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覆盖城乡的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大力推进城中村、城边村和老旧小区改造,100多万群众的居住条件实现历史性改变,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4万套。城乡低保、五保供养补助标准大幅提升,主要社会保障标准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主城区“三环两带”作用已经彰显,随着44公里环城水系、65公里二环快速路、101公里绕城高速,城市北部大青山前坡150平方公里生态带,以及正在建设完善并已实现碧波荡漾的城市南部14公里大黑河水系生态带等工程的完工,首府用行动描绘出一幅“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美丽画卷……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市委以改善民生赢得民心,以民心凝聚民力,以民力推动了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

狠抓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不懈怠。市委做到了守土负责敢出手、守土尽责不甩手,严格按照班子集体“不松手”、主要领导“不放手”、班子成员“不缩手”的规定动作履行职责,躬耕不辍种好“责任田”,不留空隙守护“主阵地”。市委提出了落实主体责任“十八抓”,制定了党建工作9个方面42项重点任务。在全区率先完成市县两级纪检派驻机构全覆盖、乡镇街道纪检干部专职专设全覆盖。集中整治超职数配备、“裸官”、干部档案造假等突出问题,特别是十八大以来,通过严格分类处置问题线索,谈话函询戒勉,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等举措的实施,全市不敢腐的氛围日益浓厚,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狠抓落实第一保证不松懈。狠抓落实、善抓落实,是确保决策实施、工作推进、任务完成、目标实现的根本保障。说了算,定了干,干一事,成一事,是市委始终坚持的重大原则。大力倡导不等不靠、不推不拖、雷厉风行的作风,大力弘扬一抓到底、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对定下来的工作,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咬定青山不放松,千方百计抓落实。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攻坚意识,严格督查问责,坚决做到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完成任务不打折扣。五年间,呼和浩特市建成区面积由174平方公里扩展到2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62.5%提高到67.5%,市政道路面积从1848万平方米增加到2654万平方米,城市绿地覆盖面积从9.3万亩增加到14.4万亩。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考察大青山前坡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时,认为工程规划科学、措施得力、效果很好,是对城市和人民负责的具体表现。

共筑新蓝图,蓝图就是预案,既然是预案,还存在继续完善的可能和必要。共享百年梦,梦想就是目标,既然是目标,就需要用锲而不舍的精神来圆满。从共筑到共享,要切实把握好“稳”和“改”的关系、处理妥“好”与“快”的关系,只要传承好支撑民意认同的“六个第一”,继续保持定力,顶住压力,深处着力,精准发力,下一个五年,草原都市这道风景线必然会更加靓丽。

[责任编辑:张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