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沙棘成熟果香飘

采摘沙棘的游客

浪漫金秋,果味飘香。正值沙棘成熟的季节,十一假期,笔者来到呼伦贝尔农垦特泥河农牧场沙棘采摘园,只见游客们使用特制工具,采摘着黄澄澄的沙棘果,忙得不亦乐乎。

2002年,特泥河农牧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原260亩耕地还林。经过多方考察,选择种植沙棘为防风林种。2006年,特泥河场采用瓦勒拉尼免灌集雨造林技术,将3万亩俄罗斯大果沙棘和黑龙江小果沙棘,按照沙棘种植要求,调整雌雄株的比例植入园内。经过多年的培育建设,2010年开始陆续挂果,现在正是沙棘盛果期,年产沙棘果5万余斤,成为集观赏和采摘为一体的生态园林,为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和多元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2015年,特泥河农场举办首届沙棘采摘节,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00多位,在赢得利润的同时,也扩大了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该农场乘势而上,在沙棘采摘的黄金时期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第二届沙棘采摘节,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自驾或组团前来采摘。

“去年的沙棘采摘节总共七天,我来了两次。后来朋友们听说了,今年非要和我一起来,还约好以后每年沙棘成熟时都会相约特泥河。”游客容容一边采摘着沙棘,一边说道。

由于特泥河沙棘果品质佳、味道好,经过加工可以制作成沙棘果汁、果酱,深度加工还可以提炼出沙棘油、沙棘茶等产品,慕名来此的游客络绎不绝,产品甚至远销北京等国内一线城市,并受到当地消费者的青睐。

场旅游办工作人员段颖慧,最近正忙着沙棘采摘节。她介绍说:“来我们这里的很多游客都是因为家里老人患有癌症,或是身体不好,听说沙棘可以预防肿瘤、癌症,所以特地找来,自行采摘。”

近年来,特泥河场结合大健康产业发展,实施绿色银行行动,以造福子孙后代,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变防护造林和绿化造林为生态和经济造林。该场在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过程中,围绕沙棘做文章,大力发展沙棘林,把沙棘的生产、资源建设和旅游业有机结合,逐步扩大沙棘林面积,现全场沙棘已达2000多亩。

今后,特泥河场计划打造万亩沙棘园,形成沙棘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开发沙棘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开拓市场,形成品牌,带动场内职工创业和就业,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走良性循环之路。

[责任编辑:张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