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一对夫妻的坚守

白云霞是喀喇沁旗美林镇的一名退休教师,今年59岁。

她的丈夫在美林镇政府上班。2008年4月的一天早晨,丈夫突然两眼发直,不会说话,半边身子不能动了,白云霞赶紧叫了救护车拉他到旗医院救治。一拍片,医生说,脑子里血都满了,马上去市医院,可能得开颅。到了赤峰市医院,医生看了片子后说:“出血部位靠近脑干,不能做手术,只能保守治疗。”

丈夫病情严重,被送进了ICU病房,躺在那里整天昏迷不醒。到了第14天,他高烧不退,舌头抽到嗓子里面引起呼吸困难,上呼吸机也解决不了问题,只好把气管切开。到了第15天晚上,大夫下了病危通知,对白云霞说:“病人高烧不退,血压不稳,呼吸困难,你们做好思想准备吧。”

白云霞和女儿在抢救室外面提心吊胆地听着里面的动静,直到第二天早晨8点,医生出来说,病人生命保住了,但偏瘫是肯定的了。

人虽然抢救过来了,但这时的丈夫鼻子里插着喂饭的管子、气管上插着呼吸的管子,头部、胸部贴着监护器的各种线,下腹插着导尿管。他神志不清,这些管子和线成了身体上的妨碍,他一刻不停地用手拽,白云霞和女儿就白天黑夜地守着,不敢有一时大意和懈怠。

饮食更是一件难事。她们每天5次把煮熟的蔬菜、水果、鸡蛋、小米粥等打成浆,用针管通过鼻饲管推到病人的胃里。稍有不合适,病人就把刚推进去的东西呛了出来,每喂一次饭都很艰难。

由于丈夫的气管被切开,肺部感染严重,痰咳不出来,白云霞就不断地给他捶背、吸痰。有时他咳得厉害,气管内的血喷到屋顶上、墙上,甚至她的脸上和身上也到处都是。

对于偏瘫病人,除了输液、针灸、电疗等治疗方法外,后期功能康复锻炼也非常重要,白云霞为此专门买了2本相关的书籍。她每天5点起床,按照书上教的动作,帮助丈夫每个关节活动20—30次,然后帮他抬腿、抬臂、抬腰,每次做完都得1个多小时,每天要做5次。

大夫看见白云霞整天给丈夫做这样的康复锻炼,对她说:“他偏瘫是肯定的了,你费再大的劲他也不会再走路了,回家慢慢养着吧。”

白云霞没有听大夫的,执意让丈夫在医院多住了几个月,每天仍旧坚持给丈夫做康复锻炼。3个多月后,丈夫的腿能动了,从左到右能挪10厘米,可把白云霞和女儿乐坏了。这下子,白云霞的信心更足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白云霞和女儿把丈夫扶起来,她在后边抱着让他练习坐,有时被丈夫后躺压倒了,挣扎起来再继续抱着他坐。终于能坐了,再开始练习站。白云霞扶着丈夫靠墙站立,先站1分钟,慢慢的2分钟、3分钟……会站了以后又开始练习迈步,这个过程更是难上加难。白云霞在丈夫的腰上扎了5尺长的红布腰带,她一手提着红腰带,一手抓住丈夫的学步车往前推,女儿蹲下来一边帮助父亲抬脚,一边往前挪着步。每一次练习,2人都折腾得一身大汗。就这样坚持了4个月,丈夫的腿终于能自己往前迈步了。此时,白云霞才带丈夫出院回家。

回家后的1年内,白云霞每天抓住丈夫腰上的布带转圈,帮他练步,也坚持给他揉胳膊揉腿。丈夫恢复得一天比一天好。

到了第二年,白云霞用轮椅推着丈夫到残联去锻炼。到了第三年,就不用轮椅了,每天扶着他去锻炼,丈夫走得越来越好了。

丈夫昏迷醒来之后,记忆力丧失,不会说话,智力减退,连苹果和香蕉都不认识,自己多大岁数、有几个孩子也不知道。1个月后虽然能发音了,但说出来的话和外语一样,谁也听不懂。白云霞就给丈夫买来画报和带图卡片,耐心地从最简单的发音开始教他。现在,丈夫的智力和说话都比较正常,生活也基本能够自理了。

亲戚朋友们看到白云霞的丈夫好得这样快,都感慨地说:“云霞,你的诚意感动了上天啊!”白云霞却对这一切都很淡然,她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身为妻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她说,我们是夫妻,无论他遭遇了什么磨难,我都不能放弃他,两人要一起渡过生活的难关。

[责任编辑:孙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