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第八章 马克思是个好医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比如:

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

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对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升华,是对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要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开放,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

这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成果,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2.中国奶农“倒奶”事件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从2014年底到2015年初,我国多地乳企拒绝或者减少收奶,奶农“倒奶”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回顾历史,很容易让人想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曾经发生过类似的倒奶事件,类似的一幕在近一百年后的中国再次上演,是否意味着当今中国的经济正在走当年美国经济危机的“老路”?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上个世纪30年代的美国,由于生产的普遍相对过剩,多数产品都出现了滞销现象,由此引发了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倒闭和工人失业。为了应对空前严重的危机,维持产品的价格,美国农业资本家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 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 四分之一的棉田在即将收获时被铲掉埋在地下,这类悲剧性事件在全美境内普遍地发生着。而令人痛心的是,此时有大量的美国民众正在遭受着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困扰,甚至有大量的人被饿死。

而发生在我国局部地区的奶农“倒奶”事件,只要稍加留意的话,就会发现与历史上美国的倒奶事件在发生背景、倒奶主体以及对消费者的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是迥然不同的。

从经济背景来看,当年美国发生倒奶事件是在经济发生严重危机的背景下出现的,经济出现了大衰退,大批企业倒闭、银行破产、工人失业,人们生活困顿,社会动荡加剧,倒奶事件乃是经济危机严重到一定程度的一种体现。而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状态平稳,产业有序发展,城乡人民总体生计保障良好,市场供求两旺。不仅如此,良好的中国经济发展态势,推动了周边地区和世界经济的稳步发展。

从倒奶主体来看,当年美国倒奶事件的主体是农业资本家(农场主),他们大多有着庞大的生产规模,对牛奶价格有着很强的操控能力。他们之所以要倒掉牛奶,并不是因为牛奶卖不出去,而是为了维持牛奶的高价以及自己的高收益有意为之的理性行为。而当前我国发生的“倒奶”事件,其主体主要是小规模生产的奶农,他们往往是牛奶价格的被动接受者,之所以倒掉牛奶是因为牛奶卖不出去而被动选择的无奈之举。不仅如此,与美国农业资本家不同的是,这些奶农在不得不“倒奶”的时候,优先将牛奶免费送给了周边的敬老院等机构,或者提供给周围的非奶农户饮用,甚至免费送给养猪户来喂猪,以求物尽其用。这与当年美国农业资本家宁可将牛奶倒掉,也不提供给即将饿死的饥民饮用,有着云泥之别。

从对消费者的影响来看,当年发生在美国的倒奶事件,是资本家为了操纵牛奶价格而有意进行的行为,人为地压缩供给,导致众多受危机影响而收入降低的消费者被迫减少甚至停止了对牛奶的消费,从而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福利。而当前我国局部地区偶发的“倒奶”事件,并未对消费者的牛奶消费产生消极影响,目前国内乳制品市场供应充足,乳制品价格稳中有降,广大消费者的乳制品消费并未受到影响。

可见,我国发生的奶农“倒奶”事件,不仅与当年美国倒奶事件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只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局部事件,是全球化时代市场体系不完善,社会总供求出现暂时性结构失衡的体现。经济的全球化导致了经济的“环球同此凉热”,我国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根据相关规则,不得不调低了应对、防范国际经济波动的“防火墙”,这自然使得我国经济易受到世界经济和国外资本的影响,对此我国乳品产业的发展概莫能外。

(未完待续。连载略有删减,详细内容请见《马克思靠谱》一书。)

[责任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