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每一个“花朵” 都要用心呵护

记者与朱国玉取得联系的时候,他正在兰州参加司法部监狱系统心理矫治培训班。朱国玉是赤峰监狱一名普通的民警,也是一名出色的心理咨询师,长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无偿为特困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2005年,朱国玉还在保安沼监狱生活卫生科工作,当他走进特困服刑人员陈某家中时,眼前的一幕让他震惊: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蹲在锅台上淘米做饭,见到他们这几位不速之客格外惊恐。小男孩父亲入狱后,母亲上吊自杀,村里安排孩子到村委会生活,他不答应。小男孩的一句话让所有人潸然泪下:“我哪儿都不去,妈妈死了,可爸爸还在,我要在家里等爸爸回来。”在村委会及邻居的帮助下,小男孩独自撑起了这个支离破碎的家。

朱国玉被小男孩顽强的生存信念深深打动,他将当时兜里的578元钱全部留给了这个坚强的孩子。

朱国玉出身于贫困家庭,从记事起父亲就瘫痪在床,是邻居和亲属帮助他家渡过难关,资助他顺利完成学业,并光荣地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工作后,朱国玉既要赡养老人,又要照顾家庭,曾一度成为监狱的特困职工,接受单位的困难补助。因为经历过,他深知贫困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大的负担,他下决心要做些什么来感恩回馈社会。

2006年10月,朱国玉从保安沼监狱调到赤峰监狱工作。他借助本监区特困服刑人员与亲人会见的契机,深入了解特困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活、读书和成长情况。这些孩子普遍孤僻、固执、自卑、缺乏安全感和爱,少数孩子甚至出现了仇视社会的心理。朱国玉感觉到这不仅仅是生存问题,更是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社会的关注。2008年,朱国玉开始学习心理咨询技术,并先后获得了国家三级、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

2009年,朱国玉从监区调任监狱教育科副科长、服刑人员心理矫治中心主任,为他投身社会公益活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2009年至今,他以资金捐献和心理疏导的形式救助了10余名特困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参与“赤峰市家长论坛贫困救助”10余次,个人捐款累计1万余元,帮助成长中的问题少年开展心理咨询160余人次。

在他救助的对象中,有一个是特困服刑人员高某的女儿小敏。2006年,小敏6岁时,父亲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刑入狱,母亲改嫁他乡,只留下年迈的奶奶和她相依为命。2015年1月,赤峰监狱对特困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实施“阳光助学”行动,朱国玉第一次见到了小敏,当时她正读高一。单位救助之后,朱国玉自己又给了小敏500元钱,并给她上了近2个小时的心理辅导课。分别时,小敏终于露出了笑容。从去年到现在,朱国玉始终关注着小敏,经常以面谈、书信等形式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有时给她买些衣服和文具。现在,小敏各方面表现良好,学习成绩排在年级前5名,被老师和同学们推选为班里的团支部书记,这让朱国玉倍感欣慰。

朱国玉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需要精心呵护。他开始关注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在他的带领下,赤峰心理教育协会开启了“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对赤峰市红山区三小等学校的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2015年,朱国玉还光荣地成为赤峰地区“关爱青少年彩虹行动示范项目”的一员,与3名青少年结成帮教对子。这3名青少年均是父母服刑的“失依少年”,经过1年一对一的教育疏导及经济救助,曾经处在“边缘状态”的他们摆脱了网吧、改掉了游手好闲的不良习惯,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帮教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

2016年,朱国玉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关爱青少年彩虹行动示范项目”优秀人生导师。

“我愿意做一个爱的传递者。”朱国玉说,“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也是祖国的未来,我不希望他们被边缘化。关注这些孩子们,也有利于服刑人员安心改造,我觉得这样的工作很有意义。”

[责任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