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吉祥草原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记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盟公安边防支队

多年来,锡林郭勒盟公安边防支队历届党委团结和带领全盟官兵认真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把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作出突出贡献,支队先后被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军民共建先进集体”,被国家民委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被自治区党委、政府表彰为“双拥模范单位”“文明单位标兵”,2013年被命名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千方百计聚民心

为更好地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工作,支队积极与驻地政府联席召开“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专门工作会议,成立了民族文化交流领导小组。“56个民族是一家!”这是支队领导经常教育官兵的一句话。每当新兵入伍、新学员到部队时,部队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详细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少数民族群众的风俗习惯;通过编印双语宣传单、召开宗教人士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向各族群众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惠民富民政策和改革开放辉煌成果;向牧民开放营区活动室,为牧民提供民族文化交流场所;结合“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等活动,对辖区弱势群体进行全面帮扶,开展送技术、送信息、送知识活动800余次。采取苏木政府、边防派出所、嘎查“三级”联合走访帮扶的方法,共同对辖区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户、下岗职工、困难儿童等弱势群体进行帮扶,建立长效帮扶机制;支队多次组织“和谐之师”文化下乡宣传队,深入到偏远牧区、学校进行巡回宣传活动,每到一地都演一台文艺节目,搞一次图片展览,放一场红色电影,送一份宣传资料,把党的声音送进了千家万户,播下了民族团结的优良种子。

维护稳定安民心

支队依托深化边境地区草原110建设,积极探索构建军警民联防体系。建立走访协商、联席分析形势、通报情况、巡逻值勤等机制,结合形势任务修订完善处置突发事件预案,与地方有关部门进行警地联合应急演练,与驻地9所学校构建了信息联络通道,配合当地政府搞好普法宣传,做好稳定民心工作。每年分期分批组织干警到蒙族群众居住地区下乡走访,制订了《蒙族风俗习惯简介》《蒙族生活禁忌》等应知手册,对官兵日常行为加以规范,在各族人民心中树立了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近年来,支队各级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400余起,查结治安案件1200余起,查破刑事案件 100余起,处置群体性事件1起110人,营造了良好的边境社会治安环境,在各族群众心中树立了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勇挑重担得民心

多年来,支队全体官兵为牧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数以万计。边防官兵们严格履行着有警必出、有难必帮、有险必救的职责,赢得了牧民的充分信任和拥戴。牧民们说,边防官兵做的好事就像草原的羊群一样多,数都数不清。驻守一地,造福一方。支队近年来参与实施“启智工程”,使锡盟偏远牧区小学结束了无电脑、无网络的历史;实施“民心工程”,让百余户贫困牧民脱贫致富过上了幸福生活;实施“饮水工程”,让百户牧民结束了吃水难的历史。

在急难险重任务来临时,支队官兵充分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连续作战的精神,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过程中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2010年初,一场几十年罕见的暴雪寒潮天气席卷锡林郭勒草原,风雪连天,滴水成冰。盟内多个旗县道路受阻、人员被困、牲畜冻死、饲草告急……寒潮一浪一浪袭来,驻地灾情不断加重。支队广大官兵积极投身救援工作,奏响了抗雪救灾保民生的雄壮凯歌。阿巴嘎旗边防大队全体“民警村官”深入牧区,抗灾保畜;苏尼特右旗边防大队迅速建立管区民警包扶机制,对口支援无力自救的2000户牧民;东乌珠穆沁旗边防大队组织草原110联防队成立了150人的临时应急救援队,24小时待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同时积极组织全体官兵捐款捐物,多方筹措资金,并联动社会各界力量,最大限度地为受灾区提供援助;苏尼特左旗边防大队积极倡议开展救灾捐赠活动,带动全旗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踊跃捐赠,共向受灾地区捐款10.5万元,用实际行动架起了警民鱼水深情桥。

[责任编辑:张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