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焦点】老年用品:不能只有轮椅和尿不湿

 

花钱买不着,精明的商家去哪儿了?

9月15日,在呼和浩特市王府井商场,刘先生想给老人买洗澡椅和防滑拖鞋,楼上楼下转了几圈都没有找到老年人用品专柜。“这么大的商场都没有专门经销老年人用品的商家,不应该忽视老年人这么大的消费市场需求。”刘先生说道。

记者走访了呼市中山路的多家大型超市,与琳琅满目的母婴专柜相比,如此多的市场并没有老年人用品专柜。多个商场、超市的负责人表示,老年人用品占一家超市的总销售额不到一成,只有到重阳节等假日前后才会有所上升,所以一般超市给老年用品安排的货架相对也较少。

记者在商场里采访了几位正在挑选商品的老年顾客,70岁的王大爷说,“我们老年人买东西经常会被告知到某大医院对面的药店去问问,我们不是生病了,而是想买到舒适的生活用品而已。在这么大的商场,从内衣内裤到香皂、牙刷,找不到一样专为老年人设计的产品,真是有钱也没处花!

老年用品如何叫好又叫座

小陈将自己的服装店转型为经销老年生活用品的连锁超市。商品有健康食品、生活便利品等,产品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销售水平处于维持阶段。

小陈告诉记者,卖得比较好的商品有失禁用品和衣服类,“老年人对一些专门为他们设计的老龄用品并不了解,我们曾到小区里设摊推广,受到很多老年人欢迎”。

根据小陈的介绍,记者联系到了该企业在北京的销售顾问周霞,周霞表示,我国老年人消费愿望和消费能力偏低,老年人消费需求不突出,导致老年产品市场不发达,产品或服务设计与提供也没有针对性。另外,老年用品市场存在供求信息不对称现象,需要宣传和展示老龄用品的平台。

周霞介绍,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起身时会碰到想拿起地上的拐杖很困难的情况,国外有人发明了粘在凳子上的拐杖挂钩,而在我国,类似人性化产品的开发几乎无人问津。

除了拐棍之类的产品外,随着听力、视力、活动能力的下降,老人对老花镜、助听器等生活用品的需求非常旺盛,但国内很少有专门的研究和生产机构。市场上老年产品品种单一、数量少,许多产品缺乏技术含量或质量不高,一些没有特色的老年商品由于过于陈旧,积压滞销成为清仓处理品。

2a8f7232466ddaaceb2e9b69785a4c56

周霞表示,目前国内老年用品市场还相当不规范,经营种类也比较单一。多数店面并未形成规模化经营,更多还是集中在老年保健品销售领域,或者是将老年用品与残疾人用品混淆经营。老年消费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老年产品中前期收入微薄、获利周期较长的行业特点,形成了“厂家不愿做,商家不愿卖,消费者无处买”的怪圈。

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吴斌认为,老年用品存在市场细分不足、定位模糊等问题。对老年人的需求,更多的是要像中医一样,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与他们交流。有针对性地开发设计适合老年人实际需求的产品,从而进一步细分老年用品市场,丰富其品类。

用心做 产业“蛋糕”不算小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了解到,内蒙古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450万,占全区人口总数的比例接近18%。而国家统计局显示,当前全国老年产业市场消费规模大约4万亿元,占GDP比重8%,而发达国家老年经济占比将近30%。可以说这是一片远未充分开发的“银发市场”。

《老龄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老年日用品尚未引起企业足够重视,老年服饰用品“市盛货缺”,老龄生活辅助器材、老年助行器、老年康复器材和老人护理用品发展喜忧参半,老人电子产品市场开始兴起,老年医疗器械供需疲软,老年文化用品开发生产不足。

日本市场的老龄用品超过4万种,而我国只有2000多种,是日本的1/20。且我国老龄用品市场发展极不平衡,有的发展过度,有的严重不足,存在很多空白。

而据专家介绍,如果真的用心研究老年市场,切实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还是可细分出很多领域来“耕耘”的。

20150629033651_25814

比如:光拐杖种类就十分丰富:除了传统的一体拐,有的拐杖主打“轻巧”,可折叠后放进包里,有的有“四只脚”,力求稳固;还有的考虑到老人上街容易累,特意加了小凳方便老人随时坐下休息;拐杖的“头”有弯钩、龙头和平直的,材质有楠木、红木还有藤木的。

老人手机已经成了不少年轻人给父母的礼物。有一种老人座机和它原理相通:数字键盘被放大,让老人拨号时能看清楚;还能设置亲情号码,在数字键上方的几个按键上贴上子女的照片,一按就相当于使用“快速拨号”功能。

分餐药盒的出现减少了很多老人每天面对瓶瓶罐罐的痛苦。药盒被分为“早餐、午餐、晚餐、睡前”几个部分,有的药盒还有电子提示,提醒老人按时按量吃药。

还有电动修脚宝,用来对付老人脚底板的脚裂、老茧;家中客厅桌边装上防撞护角,可防止老年人不慎撞上;浴室里安个扶手,可助老人洗澡或久坐后起身……

很多人认为老龄用品产业之所以发展缓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老年人的传统观念难以转变。实际上,随着老年人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一部分老年人对抗衰老化妆品以及电子产品等存在较强的购买意愿。但目前多数企业仍未意识到这一点,忽略了这些需求。

 

200871094333_副本

老年用品需要规范标准

当前,老龄用品产业生产无序、市场混乱。老年保健品行业表现尤为突出,部分不法企业打着“义诊”“免费送药”的旗号虚假宣传,误导老年人,甚至贻误病情,社会影响恶劣。其中重要原因是我国老龄用品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扶持政策。

民政部标准委员会专家委员彭嘉琳表示,我国尚未对老龄用品制定专门行业标准,只是在相关用品行业标准里提出要考虑老年人需求;而我国康复辅具相关标准虽然超过110项,但绝大多数是推荐性标准,执行情况并不乐观。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罗晓晖认为,企业对市场需求比较敏感,可以先行探索制订相关标准。在国外,很多标准都是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产生的。同时,更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事实上,发展老龄用品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企业三方协同推进。在老龄用品标准体系制订的过程中,要本着“政府支持,行业协会及标准机构主导,企业主体参与”的原则,使老龄用品标准的制订更符合市场的需求。

罗晓晖认为,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制定战略规划,要把老龄用品标准化纳入国家标准化事业发展规划和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加大对老龄用品生产销售企业的扶持力度。赵强说,要善于借鉴国外成熟产品标准,将其转化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从产业长远发展来看,要成立专门行业协会,其主要职能是规划行业发展、为行业提供管理和咨询服务,做好行业自律,维持好市场秩序。企业是市场主体,他们需要开展细致深入的调研,针对市场需求,一步一个脚印从产品研发、生产做起,探索建立相关产品的标准。

【观点】

老年用品产业需要工匠精神

□刘湘竹

日前,2016大连老龄产业国际博览会如期举行,热闹的展场再次将老年用品的尴尬局面呈现在我们面前。随着银发浪潮的到来,老年产业是一个巨大的蛋糕,是大有前景的朝阳产业,这几乎成为共识,可进入老年产业的商家少有能够全身而退的。一边是无法得到满足的需求,一边是不见起色的市场。这中间是产品与需求之间的错位,是老年用品产业对工匠精神的急需。

所谓工匠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一种深刻的人文情怀,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是对消费者需求最细致的体察,并将对这种体察的回应做到精益求精。这种情怀与精神正是目前我国老年用品产业最需要的。如果上网搜索,老年产品大多数是轮椅与尿不湿,而对于数量更加庞大的健康老人很少有相关提高其生活品质的用品。

在几届的老龄产业博览会上,很多来自日本的产品让老人眼界大开,例如,某款可以载物的小货车,同时可以改装成为临时座椅,座椅则根据老年人体重设置为不同型号;轻便防滑的老年人用鞋,产品未必有多少高深的科技含量与巨大创新,但用心就让产品产生了不一样的效应。老年用品产业发展较好的日本基本就是能够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出发,设身处地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并将这种需求转换为切实可行的产品。除了产品生产外,目前老年用品的营销也存在一定问题,老年消费者与普通消费者不同,他们更多看重体验,一般都要经历体验、信任、依赖的消费过程,因为老年产业缺少有针对性的营销思路,在这方面常常会输给市面常见的“忽悠者”。

改变一个产业现状最终还要通过市场调节来起到作用,但工匠精神的缺少将严重阻碍产业的发展,而工匠精神的产生绝不会在某一个行业单独出现,它所依赖的工匠文化土壤是一个全社会需要共同完成的。无论是工匠精神所制造的产品,还是它所体现的职业道德,乃至背后人的素质,都与一个民族的尊严、生存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更加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厚植能够滋养工匠精神的价值土壤。

(正北方网综合自《内蒙古日报》、《大连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

[责任编辑: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