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涝坝人家

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阿拉善草原是一个典型的干旱荒漠之地,那里大部为沙漠所覆盖,年降雨量只有100毫米左右,干旱、缺水是这里最大的生存障碍。没去过阿拉善盟的人一定以为这里简直无法生存,但到过盟政府所在地巴彦浩特镇的人,无不为小镇的秀丽风光和绿树葱茏所吸引、所感叹。是什么使这里变成了沙漠绿洲呢?是涝坝,是这里的涝坝人家改变了巴彦浩特镇的自然景观,使这里变成了人人喜爱的“塞外小北京”。

所谓“涝坝”,就是在高低不平、起伏无序的沙漠中的低洼处把雨水收集起来,筑成一个类似小水库的塘坝,用来浇灌涝坝附近的农田和树木及各种植物。巴彦浩特镇周边这样的涝坝多得数不胜数,一般涝坝面积只有一、二亩大,甚至更小,只有几分大。著名的“大涝坝”面积也不过二十多亩,这也是当地最大的水库了,但人们仍然喜欢称它为“大涝坝”。

最令人叫绝的是星罗棋布的涝坝形状各异,构筑也各有千秋,但每个涝坝周围总有一户或几户人家,在附近的田地辛勤耕耘,种植农作物或蔬菜,保证供应市镇人民生活的需要,这就是巴彦浩特镇的农民——涝坝人家。

在生产落后的上个世纪50年代,小小的巴彦浩特镇的蔬菜、副食品全靠这里的涝坝人家来支撑。现在交通发达了,物流也便捷了,但要保证食品特别是蔬菜的新鲜,恐怕还是当地的更好,因此涝坝和涝坝人家仍然是举足轻重的。

涝坝令人叫绝的还有一点,在每个涝坝人家周围就是一处风光秀丽的田园。涝坝周围,人家的院落,房前屋后都栽有很多大柳树或去掉主干而从树半腰长出几十根粗枝的百爪柳。有的涝坝人家还栽有槟果、秋子果、李子、杏树、桑树等等,远远望去,涝坝人家掩映在一小片绿阴之中,给人一种殷实、世外桃源、勤劳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富裕幸福之感。

沙漠里造出了无数个涝坝,涝坝周围有众多的涝坝人家,他们珍惜水,用智慧和辛劳因地制宜建造了无数的涝坝,把为数不多的降雨尽可能地保留下来,改善了恶劣的环境,使人们生活得悠闲自得。文/李铁铭

[责任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