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宿泥梁村有望不再挑水吃

  贮存饮用水

  村民去挑水

  用小皮桶打水

  韩俊明现场勘查地质

  旱井已用了30多年

  井水有些涩

  准备饮牲畜

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土贵乌拉镇种地槽行政村宿泥梁自然村自然生态环境恶劣、严重缺水,十年九旱、年年干旱是对这里的真实写照。由于当地特殊的地质构造,全村都是旱地,遇到特别干旱的年份农作物基本绝收。严重缺水造成村民饮水困难,这是全村人的一块心病,直到现在村民的用水来源还是80年代人工挖掘的一口旱井。9月1日,记者来到土贵乌拉镇宿泥梁自然村进行了采访。

唯一的供水来源

9月1日,从呼和浩特市出发,经过近3个小时的行程,记者和内蒙古地质环境监测院高级工程师韩俊明、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驻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土贵乌拉镇种地槽行政村第一书记米良一行来到了宿泥梁自然村。当得知记者一行来考察村里的用水情况时,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给记者一行介绍着宿泥梁自然村的缺水现状。

73岁的村民王金花对记者说:“缺水是宿泥梁村村民几十年来最发愁的问题。在她的记忆中,村子一直缺水。在雨水多的年份里,井里的水位还相对高一点,而在雨水少的年份中,井里的水连人们日常饮用都供不上。”

在村子的西边,记者见到了这眼已经有几十年历史的旱井。据种地槽行政村村委会书记何宝贵介绍,这眼旱井有近10米深,是全村人畜饮水唯一的供水来源。由于当地特殊的地质构造,宿泥梁村的土层很薄,在往下都是带气孔的石头,当地的打井技术较为落后,无法开挖150米左右的深水井,就是挖旱井也非常困难。

洗澡是奢望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宿泥梁村现在的常住人口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因自然条件恶劣加上土地贫瘠和缺水,村里的年轻人为了生计都外出打工或者是直接到外地定居了。也是因为缺水,村民们的日常生活都成为问题,平时他们的用水都十分节约,在宿泥梁村几乎看不到浪费水的现象。当记者问,村民们一年能洗几次澡时,在场的村民非常无奈地说:“现在村子里几乎都是老人了,哪敢一年洗几次澡呀!最多就是每天洗个脸,洗澡对于我们来说是奢望。”

据村民介绍,由于常年缺水,村民们基本上不洗澡,只有在过年的时候用毛巾擦一擦身子;在缺水的时候好几天都不洗脸,如果洗脸,他们也会把洗完脸的水给牲口当饮用水。虽然生活条件如此艰难,年长的村民也不愿离开村庄。今年60岁的村民马秀云说:“我不愿意到外地生活,村里虽然缺水,但是已经习惯了在这里生活,我的根在这,而且到了外地没有经济来源,我也不愿意拖累孩子。”

带着被褥排队接水

在宿泥梁村,水比油贵!村民刘二莲回忆说:“有好几次村里长时间缺水,井里根本打不出水。没办法,我们就到隔壁的村子去挑水,挑一次要走好几公里的路。对于不少上了年纪的村民来说,来回挑一趟水非常辛苦。但是没办法呀,因此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有拉水车,这样去别的村打水相对来说也省事一点儿。”

记者了解到,宿泥梁村的这眼旱井里如果长时间不出水,村民就会带着被褥彻夜排队守在井口处。之所以这样做,为的是一旦井底有水的话能够第一时间知道。如果不带着被褥彻夜排队,家里的人就有可能没有水饮用,就又得到隔壁村求水。69岁的苏二后生对记者说:“有时候从井里挑回来的水里全是泥沙,想要饮用的话就必须先得等水里的泥土沉淀下去。”

天大的好事

由于缺水,宿泥梁村男女老少都自然而然地学会了下井这项技能。下井,就是徒手从井台上踩着井壁石头,一步一步下到十几米深的井底取水。在干旱的时候,为了用水,宿泥梁村里的男女老少必须下井取水。种地槽行政村村委会书记何宝贵向记者介绍,自他记事起村里就缺水,父辈们的生活更是艰苦,用水困难的问题到现在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如果蒙牛爱心井能落户宿泥梁村,用水困难的问题就终于能解决了,那就帮这里的村民解决了让他们愁了一辈子的事儿。

当日,得知记者一行到宿泥梁村考察用水现状,察右前旗红十字会和土贵乌拉镇的负责人也赶到了宿泥梁村,并当场表示,旗里和镇里会积极配合,争取把这项民生工程落到实处。土贵乌拉镇镇长王有福对记者说:“为了解决老百姓的吃水问题,我们一定会全力配合、支持蒙牛爱心井项目。蒙牛爱心井不但能解决村民的人畜饮水问题,而且也能改变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能为村民们脱贫致富创造条件,还能推动生态建设。对村民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我们希望蒙牛爱心井能早点落地,早日开工。”

[责任编辑:杨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