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内蒙古边防总队以多所联调机制稳固边疆

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的侵袭,内蒙古部分地区草场植被出现退化,牧民群众因为草场和水源整治纠纷时有发生,加上工矿企业相继落户边境地区,交通运输、矿产开采、边境旅游等行业发展迅猛,使得边境牧民群众征地补偿、生活保障、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发的矛盾更加凸显。为了有效的缓解边境地区矛盾纠纷,节省当事人来回奔波的烦恼,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经过多年的摸索,成功总结了以边防派出所、草原监理所、司法所为主体的多所联调边境社区管理体制,以缓解边境牧区矛盾纠纷处理难、难处理的尴尬局面。

牧民满达祖祖辈辈生活在锡林郭勒盟赛汉高毕巴音呼布尔嘎查,依靠养殖牛羊为生。但是今年当地施工队修建铁路时,施工车辆碾压了她家的草场。牧民满达多次和施工方协调都没有效果。面对牧民投诉施工车辆碾压草场的问题,中铁七局四公司项目副经理,刘存新也显的很无奈。因为施工方只能根据设计图纸施工,对于施工车辆通道的补偿问题,单单依靠施工方很难解决。

无奈之下,满达拨打了草原110电话,让她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天边防派出所协同草原监理所、司法所和国土资源所来到他们嘎查,彻底解决了施工车辆碾压草场的问题。赛汉高毕边防派出所所长张亦隆认为,能够及时化解牧民和当地企业的矛盾,主要得益于从2012年开始实行的四所联调措施。张亦隆介绍,现在遇到牧民纠纷问题,派出所第一时间会协调草原监理所、司法所和国土资源所四个基层执法单位联合出动。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节省了当事人来回奔波的烦恼,同时将政府职能单位的工作延伸到第一线的嘎查村,从源头上化解了矛盾纠纷。

从2007年开始,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创造性的建立“边防派出所、草原监理所、司法所”三所联调边境社区管理体制以来,现在已经形成了四所联调、多所联调的边境社区管理体制,让更多的政府职能部门纳入联合协调执法中,在维护边境地区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边境社会综合治理的有力抓手,被评为内蒙古全区十大法治事件,并在全区范围推广。内蒙古公安边防部门各级单位先后运用四所联调机制化解矛盾纠纷8000多起,消除群体性事件苗头隐患100多起。 

[责任编辑: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