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孝老爱亲,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兴康社区举办老人生日会

  仕奇社区为独居老人送来煮玉米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但是,“孝顺”二字,说来简单,做好不容易。9月5日,本报刊发了《殴打母亲:赤峰一对夫妻被免职停职》《儿子不孝 老人跳河》两篇报道,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在生活中,不孝敬老人的事件确实不少见,但是也有许多敬老爱老的感人事迹,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到底该如何弘扬孝道?日前,记者进行了采访。

贾素桃照顾公婆30年

她与公公、婆婆同吃同住近30年,自己如今已经做了婆婆,在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中,她用善良、温和、宽厚,传承着孝道……她就是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乌兰不浪村的贾素桃。

贾素桃的公公王进发今年已经94岁,双腿无力,下不了地;婆婆张淑兰87岁,拄着拐杖,颤颤巍巍。贾素桃每天照顾着二老的生活起居,日夜操劳。

“二老一辈子勤勤恳恳,吃苦受累,现在他们老了,身边离不开人,我得照顾好他们。”9月初,贾素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贾素桃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儿孙都懂得孝敬长辈。每到周末,贾素桃的儿子总会提着各类礼物,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村里,探望家人。不到4岁的孙子一回到村里,马上跑到老人们面前,逗他们开心,还主动帮他们盛饭。

“四世同堂,一家和睦,是我们的福气。”贾素桃告诉记者,她会把孝老爱亲的家风一直传承下去。

父母要传递正能量

在我们身边,敬老爱老的故事数不胜数。

去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办、呼和浩特市文明办每月都推出“身边好人”。在这些好人中,既有年过六旬的老年人,也有少年儿童,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敬老爱老的美德。

今年62岁的庄秀兰和98岁的婆婆共同生活了30多年。庄秀兰每天都会给婆婆做爱吃的饭菜,陪婆婆外出散步、晒太阳,几十年如一日,和婆婆和睦相处。她的婆婆总念叨说:“我的儿媳妇心眼好。”

在好人榜中,有很多少年儿童,他们用稚嫩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托克托县第三中学初二学生高晓燕的父亲瘫痪在床。高晓燕每天和奶奶一起做饭,照顾父亲。她说:“我是家里唯一的支柱,我必须学会照顾瘫痪的父亲和年迈的奶奶。我不会因为这样的家庭而烦恼,家庭和生活教会了我要有责任与担当,自立自强。”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七中学初三学生孙丽娟与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爷爷的身体有病,有时需要打针、输液,她就自学打针、输液。爷爷病了,她给爷爷打针、输液,还照顾爷爷的饮食起居。为了不耽误学习,她每天4点钟起床,给爷爷做早餐。

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华建小区,柳忠材夫妇无微不至照顾柳忠材89岁的瘫痪父亲的故事,在小区里无人不知。柳忠材夫妇说,他们的父辈对老人都很孝敬。柳忠材从小耳濡目染,觉得照顾老人是晚辈份内的事情。

老人渴望关爱

8月26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路街道办事处兴康社区开展了“康乐暖夕阳,老年人生日会”活动,为辖区内所有出生在8月的老年人过集体生日。看到燃烧着蜡烛的大蛋糕,5位过生日的老人惊喜不已。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老人们默默许下心愿,一起吹灭蜡烛。“和大家一起高高兴兴地唱歌、跳舞、吹蜡烛,这是几年来我过得最高兴的一次生日。”当日, 张阿姨高兴地对记者说。

给老人办生日会、开办老年大学、为老人体检、组建老年人文艺队伍……连日来,记者走进呼和浩特市的许多社区,看到敬老爱老的活动多种多样。

9月6日,在新城区东街街道办事处河西社区的办公楼内,记者看到文体活动室内老年人们正在唱歌、表演。据了解,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生活,该社区成立了模特队,同时还经常组织书法、绘画活动。河西社区党总支书记孙海丽说:“‘为老为小’是我们社区服务的重点。社区还定期组织中医按摩、文化休闲、义诊检查、免费理发等活动,为老年人服务。尤其是孤寡老人,社区的志愿者们都会定期走访,和他们谈心聊天,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记者了解到,尽管各个社区都在举办各种活动让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是老人们在内心深处仍然希望子女能够多来陪陪,渴望得到家人更多的关爱。“社区代表不了亲情,现在许多老年人的物质条件相对比较优越。他们除了需要丰富的社区生活外,内心也充满了对亲情的渴望。尤其是一些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在聊天时,他们总是想念自己的子女、亲人。每逢过节、周末,他们最渴望的就是子女能回家看看。”孙海丽说。

家庭环境很重要

许多老人们教育后代说,人人都要老,现在怎么对老人,将来儿女就会怎么对你们。在内蒙古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孙雅智看来,这番话不无道理。

孙雅智说,赤峰的两名公务员在小区内殴打母亲一事,在社会上反响非常恶劣,折射出施暴者素质低下。父母没有给儿女做好孝老爱亲的榜样,儿女也会进行模仿,在父母的晚年反馈给父母。

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很重要,父母之间的冲突会加重孩子的内心创伤,不宜孩子成长。如果父母进行激烈争吵,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更不要把孩子牵扯到矛盾中。否则,孩子的内心世界将由此改变,每天担忧父母会出现矛盾,希望能做出努力进行改变,而不是将全部精力放在生长、学习上,心理负担过于沉重。其次,孩子受到了内心创伤,安全感缺失。大一点的孩子甚至会产生恨意,攻击性、防御心理逐渐加强,社会交往相关能力匮乏。当恨意不能消融,又不能向父母释放时,孩子内向的恨意就会被转为外向,向社会进行释放,有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因此,父母要让儿女孝顺,首先自己要做好孝老爱亲的榜样。

孝心教育从小抓起

孝道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孝老爱亲的模范层出不穷。但是也有部分父母和爷爷奶奶对孩子疼爱有加,常常忽视了培养孩子的孝心,认为只要学习好,其他的都不重要。那么,在当代教育中,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孝心教育呢?内蒙古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红艳表示,德智体就像蒙古包的3根支柱一样,缺少一个,孩子就发展得不完善,无法培养完整的人格。在当今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校方和家长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同时,由于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使得父母和老人在抚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过于溺爱,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使得孩子任性、自我,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德育缺失的后果,导致部分家庭难以传承尊老敬老的传统。

陈红艳呼吁社会多重视老年人的精神世界,赋予老年人全新的“颐养天年”概念。“以前老年人退休后,就逐渐工具化,仿佛只有为子女看孩子才有生活的意义,其实不然,老年人依然可以拥有自己的生活,也可以拥有精神、物质上的独立享受。”陈红艳表示,老年人的一些观念也是时代的产物,希望年轻人遇到意见分歧时,能够更多地理解、体谅老年人,而不是一味呵斥。

[责任编辑:杨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