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呼和浩特公共资源交易:改出活力和效益

呼和浩特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启动已近四年,成效如何?记者近日从呼和浩特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了解到,自该中心成立以来,截至今年上半年,进场交易项目总数4048项,交易总额达1239.89亿元。仅今年上半年,中心进场交易项目就达646项,交易额达163.96亿元。

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是分不开的,在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中,我市在创新交易环节、提升交易效率、建立诚信体系、推行电子平台等方面大胆创新、先行先试,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之路。

在创新交易环节方面,实行窗口统一受理投标报名、统一发放招标文件,对代理公司过多参与招投标活动进行大胆革新,有效防止招标单位(或招标代理机构)限制和排斥潜在投标人的现象。规范投标(竞买)保证金收退,实行投标(竞买)保证金统一代收代退制度、保证金年金制度和网上收退保证金制度,杜绝保证金收取不规范、返还不及时等问题,有效规避交易主体操纵招投标活动,减少交易信息泄密点,一定程度上遏制围标串标现象的发生。推行投标资格后审,将投标资质审查交由评审专家负责,有效避免招投标活动中“明招暗定”现象发生。加强政府采购环节管理,将受理采购任务、编制标书、审核标书、招标公告、组织开评标等交易环节实行分块管理,强化内部互相监督和制约机制。

在提高评标效率方面,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呼和浩特市公共资源交易综合评标专家库组建方案》,截至目前,共征集982名专家。同时推行专家征集工作常态化,设立专家征集窗口,长期开展专家征集工作,定期补充库内专家,以满足评标需要。为充分利用专家资源,扩大专家抽取范围,提高专家抽取随机性,我市积极协调呼包鄂三地远程异地评标工作,签订《呼、包、鄂三地评标专家资源共享协议》,推进配套软硬件建设,逐步实现远程异地评标。

在交易诚信体系建设方面,市委、市政府提出“构建诚信体系”工作要求,建立交易主体不良行为记录和黑名单制度等一系列重要监管制度,把原来对违法违规行为的“一时处理”转变为“长效监督”,加大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力度,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目前信用主体基本信息库内企业信息3349家,已初具规模。

在推行电子化交易平台方面,开发建设集招投标管理、专家管理、交易网站于一体的网上交易平台,对原有公共资源监管方式进行全面、系统改革创新,推行电子身份认证、电子签章技术。

通过构建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流程,增加了招投标活动的规范性和竞争力,有效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率,使交易环境更加公开、公平、公正、诚信,交易成本和社会成本明显下降,交易效率和交易效益明显上升。

[责任编辑:杨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