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管景凤:青山脚下置渔业 领头致富惠四邻

 在闻名全国的世界地质公园——克什克腾大青山脚下,美丽的西拉沐沦河畔,有一位勤劳的女性,她凭着大胆、坚持,主动调整养殖结构,在农区发展淡水养鱼,开拓出了一片养鱼致富的新天地,她就是克什克腾旗万合永镇万德城村下陈营子组的养鱼能手管景凤。

摒弃旧俗,女子也当带头人

万德城村下陈营子组,曾经是万合永镇山羊养殖的大组,家家养山羊,46户人家6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就占一半以上,对生态造成严重破坏。90年代初期,克旗农牧业局农技人员来到万德城村下陈营子组进行调研,发现当地的地貌、地表水条件和气候十分适宜进行淡水养鱼项目的开发,加上当时克旗已经出台了“封山禁牧,以草定畜,舍饲圈养”的大政方针,就鼓励村里头脑灵活的管景凤进行淡水鱼养殖,并帮助她协调银行贷款,在技术上给予扶持,帮助引进优质畅销鱼苗进行淡水鱼养殖。管景凤成了万合永第一个尝试农区淡水养殖的人,打破了“女人在家围着锅台转,在外学着男人干”的旧俗。最初,由于市场不好,技术不成熟,只开发了7亩水面进行养殖,当年连三分之一的成本都没有收回,不少人劝她,北方地区养鱼,不切合实际啊!管景凤打过退堂鼓,但是反过来想:没有一劳永逸的生意,万事开头难,她说服了自己,第二年又整装待发,有了第一年的经验和教训,她第二年的养鱼稍有起色,就这样经过几年的经营管理,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她也拥有了难得的市场份额。2010年她着手扩大养殖规模,养殖业如日中天,目前,已达到水面养殖面积28亩,年纯收入9万元。

绿色养殖,创造财富梦想

管景凤从发展养鱼之初就一直秉承绿色养鱼,从饲料加工到疫病防治,严格按无公害养殖标准组织生产,逐步摸索出一套相对成熟、切合实际、科学的养殖技术。饲料为天然草、种植牧草和粮食,没有任何添加剂,疾病预防也全都使用无公害农药,并坚持学习新的养殖技术,经常外出考察,积累经验,再加上下陈营子紧邻西拉沐沦河,水质干净,使这里的鱼味道鲜美,无杂味,几乎与达里湖华子鱼相媲美,很受市场欢迎。确保了她水产品品质和市场优势,价格每斤都在15-20元。而且管景凤头脑灵活,挖掘新的增收方式,依托西拉沐沦河岸水源丰富,水草茂盛优势,还大力发展养鹅、养鸭。纯天然的饲料,使这里的鹅蛋、鸭蛋成为抢手货,据统计,她每年养鹅、养鸭50只左右,按每只鹅每年产蛋60个、每只鸭每年产蛋100个,平均每个鹅蛋5元、每个鸭蛋2元计算,每年收入一万元以上,使养鱼附加值直线上升。与此同时,她还将垂钓与餐饮相结合发展独具特色的旅游服务业,这些都带给她丰厚的收益和更强的竞争力。

惠及邻里,致富路上携手同行

她在发展自己养鱼的同时,也时刻没有忘记如何带动本村其他村民走共同富裕之路。她说:“前些年我也曾多方游说,叫周围的人和我一起养鱼,但大家总是热情不高,在一旁观望。”几年下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让周围的村民开始为之所动。许多乡邻前来登门咨询、学习经验。管景凤便不厌其烦的讲解、宣传。对于生活较困难,想发展养鱼业,却又没有勇气、举棋不定的村民,管景凤主动交流想法,无偿传授经验。并开导说:只要技术学好、学精,肯吃苦受累,养鱼的经济效益在目前市场来看前景还是很好的。现身说法和可见的效益使村民坚定了信心,由于资金缺乏,管景凤无偿地为大家提供周转资金,在她的带动和帮扶下,下陈营子组的养鱼农户多了起来,已经发展养鱼户29户,养殖水面的规模增加至640亩,为了实现产、供、需一条龙,他们成立了养鱼协会,以便于互通有无。

有付出就有回报,她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和致富能手,赢得了村民们的赞许。管景凤常说:“我自己做得这些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是其他人也会这样做。我帮助大家的同时自己也有了提高,我所经营的事业因更多人的加入而不断壮大,这样才更具有市场竞争力。这就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温良恭俭,建幸福之家

进入管景凤的家,庭院干净整洁,房舍错落有致,家具不多但一尘不染,虽养着鸭和鹅,却闻不到禽类异味,看不到蛋壳粪便。管景凤夫妇恬静美满、相敬如宾,家里大小事务都互相通气,共同决定。他们合理安排支出,克勤克俭,当亲友邻居遇到困难时,他们却大方的尽力给予帮助。作为母亲的管景凤尊重科学,重视教育,鼓励孩子学习上进,文化程度不高的她,用自己的淳朴话语和真切的行为去告诉孩子生活的内涵和人生的真谛。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也勤俭朴实、尊老爱幼、和睦相处,一家人生活的充实又快乐。

凭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和事业的执着,这个勤劳朴实的女人在群众中树立了无声的威信,赢得了赞许和钦佩,这些对管景凤来说,是鞭策,是期许,更多的是一种助力,相信不久的将来,管景凤会开拓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责任编辑:孙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