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于素芬:社区好主任居民贴心人

在丰镇市旧城区马桥街社区,只要提起于素芬,认识她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人们不但佩服于素芬对工作的那股认真劲儿,更佩服她坚韧不拔的品格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于素芬今年57岁,参加工作34年来,一直在基层做社区服务工作。人们常说,社区工作人员是说破嘴、跑断腿,繁杂的工作让社区工作者感到身心俱疲,但于素芬从来没有抱怨过。在工作中,她走街入户,居民的家长里短,生活琐事,只要有需要她的地方,于素芬从来不曾推辞。

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于素芬还有一颗善良的心。2009年,于素芬发现辖区有一个孩子叫郝小清,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靠养鸡卖鸡蛋将她养大,2009年5月郝小清的母亲也因病去世。8月,郝小清被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录取,无助的郝小清却因为学费问题,无法圆自己的大学梦。

了解到这一情况,于素芬决定帮助郝小清,“我知道这件事后,一晚上没睡着觉,当时儿媳妇正好坐月子,第二天我给儿媳妇做完饭就找到了郝小清。”于素芬说,当时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想不能因为学费让这个孩子失学,我大儿子当年“考上大学,就是因为没有钱没念成大学,我心里特别遗憾,不能看着郝小清也因此失去上大学的机会。”

在连续奔波了两个多月后,于素芬终于为郝小清申请到了助学金,同时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1500元倾力相助,并作为担保人为郝小清办理了生源地贫困生助学贷款。孩子的生活费和学费得到了解决,郝小清如愿踏进了大学校园。

1500元,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于素芬来说,却是家里半年的收入,于素芬说:“2009年那会儿我一个月工资才300元。早些年我丈夫就下岗了,而且他患有糖尿病和腰间盘突出,不能干活,我这300块钱除了养家还要买药。”

即使是生活拮据,于素芬也从不给政府添麻烦,即使有工作便利,也没有为自己争取过廉租房,至今她家仍住在一间15平米的小房子里。

辖区还有一名叫王涛的孩子,因母亲早逝,父亲患病,无力供养,王涛进城一直随姑姑生活。姑姑一家三口没有固定职业,姑父残疾吃低保,姑姑靠打零工维持生活,供王涛读书相当吃力。于素芬了解情况后,又一次伸出援手,从2013年开始资助王涛,并动员辖区的爱心人士捐款帮扶。于素芬和爱心人士表示,今后要继续为王涛捐款,直至他完成学业。在她的鼓励下,王涛不负所望,成绩直线上升。

像这样的事情只是于素芬热心助人的一小部分,在她当街道主任的三十多年里,不知调解过多少起家庭纠纷,扶助过多少孤寡老人和无依无靠的孩子,连她自己都记不清了。辖区大街小巷居民一提起她来,都说于主任是个热心人,大好人。

[责任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