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阿细跳月的仙境之地可邑 ,让全国网媒记者来了就不想走

111

进门先来一碗酒吧  张成/摄

8月22日下午五点,“心醉高原美 活力彩云南”七彩云南全国手机媒体行的记者们双脚刚踏进可邑小镇的门口,彝族朋友抬着玉米酒在寨子门口迎接大家。毕摩为大家唱了祈福的调子。大家跨过用清香叶烧的火炉前跨过,男生左脚跨女生右脚跨,跨过去以后能去除怀运气。

就听到一阵唢呐声,眼前是彝家村落、石壁如屏,空气中是满满的负氧离子。偷得浮生半日闲,是眼耳口鼻的全面享受,走在这个有360年历史的古村落,得到全身心的放松。

媒体行的记者们走进森林,踏上密枝林栈道,寻找山林闲趣。远望山峦叠嶂,奇峰异石林立,近处观之,老树擎天,石壁如屏,林木成阴,百鸟婉转。这里气温凉爽,微风习习,身处沁人心脾的天然氧吧,走在长长的栈道上,享受这段静谧的时光。走到吊桥处,大家体验了高空吊桥,另一时空的烦恼与压力,都被隔绝在这个古村落之外。

可邑村里的安逸生活 张成/摄

在森林间,有几十座漂亮精致的酒店住房穿插其中,走进一看,是装修舒适的度假酒店,引得几个媒体记者大呼“想来这里住下了。”除了弘悦湖森林酒店之外,可邑村还有帐篷酒店,有军旅、彝人和欧式三种风格,可以尽情体验在历史有300多年的可邑村里的安逸生活。

可邑村里,一家叫“默默吧”的小店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这是店家关希在可邑小镇经营客栈的第二年了,学法律的她大学毕业后并没有从事相关的工作,她放弃了原本的工作决定回到家乡。“我是家乡宝,并且我觉得这里会很有发展潜力。”

刚开始她的父母并不同意关希来这里开店,“我喜欢这样安静的生活,我有更多的时间做我自己喜欢的事。”她说。

这家叫“默默吧”的店,进去后是一家酒吧,再往后走是客栈,两个部分占地200多平方米。“房子是租的,装修了一下,保留了村里原来的风格。”关希和其他人一起合作,加上申请的大学生贷款,这家小店顺利开张。

222

多姿多彩的阿细民族文化 张成/摄

寒暑假和周末的时候客栈总能迎来度假的旅客,9个房间能住19个人,入住率可以达到80%左右,房间房价从100多到200多元不等。除了酒吧和客栈的收入,游客还能来品尝特色的阿细美食,把具有浓郁阿细特色用原始材料制作的的礼物,像是手链、布偶、木质铅笔带回家。

在她的客栈里,有5位本村村民工作,以前务农的大姐现在在客栈里每个月也能有约1800的收入了。

随着可邑小镇的知名度提升,彝族多姿多彩的阿细民族文化,游客也越来越多。“我对这里很有期待,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就业也改善了,我很喜欢这里。”关希说。

在可邑小镇里走一圈,你会发现墙上多了很多关于农村淘宝的壁画,实际上,可邑村是弥勒市淘宝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的核桃、柿饼、骨头参、鸡枞菌、蜂蜜和民族刺绣产品也通过互联网逐渐热销。

近年来,云南省把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弥勒市与阿里巴巴进行合作,解决农村买难、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缩短城乡差距。

篝火晚会 薛丹/摄

晚上八点半,记者们和当地村民一起点燃了火把,围着篝火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据了解,可邑景区共有原著民193户730人,彝族支系阿细族占99.6%,是世界十大名曲“阿细跳月”的发源地,也是阿细创业史诗《阿细先基》最盛行的地方之一,阿细跳月、阿细祭火、阿细斗牛、阿细摔跤等民族文化底蕴深厚。

在享用各种风味的彝家特色美食,体验原汁原味的民族饮食文化后,在广场上村民们还为大家表演了阿细跳月的舞蹈表演,节奏明快、热情奔放。

彝族三弦响起,热情的阿细姑娘为我们献上自酿的包谷酒,唱着清脆动听的阿细敬酒歌,再搭配上农家自己腌制的腊肉,真正的土鸡蛋,山林村郭的新鲜野菜,大快朵颐。

彝族阿细人的“八大碗”美食,在可邑民族餐厅、昊邦高老庄等农家乐都能品尝,吃上一口弥勒卤鸡,真是对味蕾极大的满足。

游山玩水,品农家野菜,喝自酿米酒,听彝族山歌……这还不是可邑小镇的全部。这里的森林度假酒店、帐篷度假酒店、真人CS游戏、可邑森林马帮都充满风味。

[责任编辑: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