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上海大学寝室“私人定制”好在何处?

8月19日是上海大学新生报到日。人文社科、经济管理大类896名新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可以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自选寝室。前几天,学校已通过网络平台采集了每人对住宿与挑选室友的需求,从而实现了寝室的“私人定制”。(8月21日人民网)

谁都知道,成年人的社会化“往往从大学开始”。对于大学新生们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真正脱离父母的影响,开始经营他们自己的朋辈关系。此时,这种新的宿舍分配方式在短期内起到的缓冲新生内心压力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相比按照学号随机分配,而是让志同道合的同学自愿住在一起,的确可以减少许多可能滋生的矛盾与问题。

至于有同学担忧这样的“私人定制”会否将学生贴上一个个“标签”以及会否在同学中造成家境条件的隔阂,从而人为地将大家分成“三六九等”,我觉得有点“言重”了。其一,正因为开始入学的和谐,才使得大家因为生活习惯不同或其他琐事,引发的校园“宿舍血案”不再时有发生。其二,分配宿舍不会就是“一锤子买卖”,高校完全可以有多次人性化分配,实际上按照既往的习惯,从大一到大四以至于读研,大学生会有若干次被分配宿舍的机会,会形成多次的组合,会带来与不同性格舍友相处的机会。据报道,上海大学还只是在逐步搞试点,并没有全面铺开,也算是给了那些不适应自选寝室学生一定的过度或适应期,更何况,你不喜欢自选的,那服从学校统一分配就是了,基本没有什么损失啊。

很高兴我们的高校不再居高临下,开始实施更为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培养与教育,小到在宿舍分配上都能顾及学生的个性需求和集体磨合,从强制、统一的“无条件服从”,到可以依据个人喜好“随性自选”,这恰恰是我们大学长期以来较为短缺的,当大学的教育教学更多体现的是对学生的尊重,那其带来的结果一定是厚重的。

[责任编辑:贾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