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好读书还要读好书

2016上海书展于17日揭幕,有15万种图书参展,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将举办700多场阅读文化活动,全市16个区同时开展大量读书活动。人与书的亲密接触,将阅读融入到广大人民的生活之中,上海是满城书香。

近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已止跌回升,2015年国民图书阅读率较2014年又提高0、2个百分点。前不久发布的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报告也显示,上海市民阅读消费稳定上升,深度阅读人群也有所上升,“每天半小时”阅读渐成主流。人们感到“阅读,正在重新升温”。据此,上海书展的任务和价值体现,也从号召市民大众多读书,逐渐向关注阅读质量、提升阅读品质转移。

“为价值搭台,向品质致敬”的理念,在今年书书展中得到更好的体现。首先对参展的图书加强了筛选,目光投向那些在商业标尺以外的有品质的好书。对缺少思想文化含量浅薄的书,趣味不高的书,则拒之于门外。其次,则好中选好,优中选优,集中展示5000多种优秀图书,其中包括中宣部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广大读推荐的120种重点出版物。这就是说,书展从“价值”和“品质”方面对参展图书作了选择,在实践上不仅倡导多读书,更倡导读好书。

读好书,就读者来说,也要重视选择。尽管公开出版的图书,已经经过出版者的选择过滤,但也仍然存在良莠不齐、水平不一的问题。如今,我国每年出版几十万种新书,加上古今中外的大量图书,真可谓“浩如烟海”,面对这样浩广的“书海”,如何捞取最精当的一勺水,以最经济的时间,获取最大的阅读效果,就要靠选择了。叔本华说过,他当时的十分之九的图书都是以骗钱为目的的。这个估价是否过了一些,可以研究,但是以骗钱为目的的图书确是在代代相传,于今尤存。是故叔本华提出一条阅读原则:绝不滥读。不“滥读”,就是要重视选择书的“价值”与“品质”。

选择,还要根据各人的不同需求。不同经历、职业、水平、年齡、性别,对图书有着不同的需求。有些书,有些人需要读,有些人却不需要读。有些书,将来需要读,现在却不一定适合读。《水浒》《三国演义》都是好书,可却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之说,表明老少读书是有区别的。读书,即使是读好书,也不宜一窝蜂,需要个性化。

每个人选择的读书书目尽管会有不同,但选择都是一种思想的选择,学识的选择,趣味的选择。基于这一标准,有一条是共认的,是放之众人皆准的,就是多读经典,多读名著。由于人生苦短,加之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不可能有很多时间读书,即使坚持“每天半小时阅读”,也读不了多少,读书也需要一个优化的原则,一个最大效率的原则。这个原则要在浩瀚的学海中进行广泛而严格的筛选,选出精品来读,而精品首推经典名著。经典名著受过时间的检验,内容厚实,“流耀含英”,能给读者带来好的思想、学识和趣味,带来最大效益。歌德在谈到人的鉴赏力提高时说:“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成的。”认真地读经典名著,可“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宋朝开国宰相赵普,少时读书不多,做官后反复钻研《论语》。他说他是“半部《论语》治天下”。这话是自谦,也是自夸,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典著作“含金量”确实不一般。

读书,要选择“含金量”高的书来读。

当今,阅读还有个读网的问题。应当说,利用数字化阅读增进知识,这是一种新的时代便利;但同时也提出一个新的要求,这就是要自觉增强选择意识和选择能力。要有选择地读网阅网,让网络为自己的成长服务不要让网络上的大量无用或歪曲的知识窒息了自已的大脑。。

古话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三句话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既“好读书”,又“读好书”,方能充分显示“读书好”。上海书展愈来愈强调“为价值搭台,向品质致敬”,正在全面做足“读书好”这篇文章。

[责任编辑:贾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