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天山脚下的绿色乐章

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苏木玛尼图嘎查牧民阿拉坦呼积极响应政府调整产业结构、保护草原生态的号召,把自家800只绵羊处理掉,计划再从银行贷些款,购买良种母牛100头。该嘎查牧民孟和吉日嘎拉也把自家700多只绵羊处理掉,购买了40多头基础母牛。像他们这样自觉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的养殖户还有很多。该旗把生态保护纳入全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实行强有力的生态立旗策略,绿色发展理念让山川更秀美、农牧民致富更有底气。

林海深处的护林娘子军

在茫茫的阿鲁科尔沁旗罕山林场,有一个女子管护站——沙瑞艾来管护站,孤零零的一座小房子,两个女人在这里值班。她们一早起来收拾院子,驱赶附近牧民的牛羊,不让它们进山,还要骑上摩托车进山巡视,看看有没有挖药材的、捕猎的,如果有,就赶紧通风报信,森林公安的人马上赶来处理。

45岁的周文英是这个管护站的一员,来这工作已经三年了。她说,防火也是分内的事,东边山包有片坟,牧民去上坟,我们就在跟前盯着,不让烧纸,一直等到他们走了我们才离开。她还说,农民有农闲,我们可没有,哪怕是刮风下雨,就是下刀子也得进山。

一旁的罕山林场资源管护股长彭继革接过话茬:“女同志心细,干得比男的好。男的扫一眼,看有进山的车印就进去看看,女的可能没车印也要进山看看,沟沟岔岔都不放过。”他还说,罕山林场一共有21个管护站,其中女子管护站就有3个,她们24小时上班,特别是防火期就更忙了。

管护娘子军构成了该旗生态保护一道亮丽的风景。

草原有了法律保护神

阿鲁科尔沁旗是草原大旗,全旗草原面积1560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74%,草原是12万牧民赖以生存的空间。为更好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该旗积极落实禁牧休牧政策、草畜平衡政策,严厉打击非法开垦草原、非法占用草原和改变草原用途等行为,特别是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草原司法解释后,针对量化的“非法占用草原,改变被占用草原用途,数量在20亩以上的,或者曾因非法占用草原受过行政处罚,在三年内又非法占用草原,改变被占用草原用途,数量在10亩以上的,即可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014年以来,立案查处涉嫌非法开垦草原案件93起,涉及面积3849.2亩,其中历年非法开垦草原案件53起,涉及面积1342.4亩,2015年新开垦草原案件32起,涉及面积1987.4亩,已结案73起,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案件56起,移交司法机关案件37起,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0人。立案查处非法推土、占用、采沙采石等案件9起,涉及面积88.3亩,已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9起。法律成为保护草原的尚方宝剑。

为实现草畜平衡,该旗采取契约化管理方式,旗里和乡镇苏木以及嘎查村层层签订责任书,督促牧户加大出栏、准备饲草料、调剂牲畜等,对超载牲畜依法加大了查处力度。积极进行畜牧业结构调整,改变传统畜牧业经营方式,走向禁牧舍饲圈养的生态畜牧业之路。

该旗草原监督管理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他们还对征占草原、临时使用草原的企业和个人占用草原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在权限范围内依法办理了草原许可手续。去年以来,已办理的企业和个人20家,临时占用面积187亩。

生态立旗的信心与决心

翻开阿鲁科尔沁旗生态保护方面的政策性文件,一道道政府令显示了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信心和决心。从2001年的禁牧令到2010年的草畜平衡实施办法、山羊全年禁牧,再到今年2月份出台的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规定等,8道政府令从各个方面为生态环境撒下了保护网。

禁牧工作由农区、林区、生态工程区的全年禁牧发展到2004年的牧区季节性禁牧,再到2010年的全旗境内山羊全年禁牧,禁牧草原面积达到了809万亩,草畜平衡面积达到了397万亩,草原植被覆盖率由不足25%提高到45%以上。

在机构设置上,该旗健全了旗、乡、村三级生态保护与建设责任主体,实行属地管理。旗级设立生态监管大队,负责全旗生态保护工作的调度、协调和督查通报。乡镇级组建生态监管中队,对嘎查村级生态管护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对嘎查村落实生态保护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对违反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及破坏生态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他们还将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纳入科级班子年度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和一票否决。年末科级班子实绩考核中,分别按农区、牧区对苏木乡镇生态工作进行排序,最后一名一票否决。对连续两年生态考核末位地区的党政主要领导给予组织处理,最次也是降职处理。相反,对生态保护与建设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则大张旗鼓地进行奖励。同时,这个旗实行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将领导干部的官帽挂在了树梢上。

在招商引资中,该旗党委、政府做出决定,坚决不引进高污染、外地淘汰的工业企业,留住青山绿水。今年,还要完成天山镇城区10吨以下燃煤锅炉的清理工作,同时在乡镇一级推广节能锅炉,呵护蓝天白云。

在阿鲁科尔沁旗,生态保护已经成为各级干部的共识和职守,他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丰厚的自然资产。

[责任编辑:孙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