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戈壁深处的“高速”路

处于阿拉善戈壁深处的额济纳旗算井子边防派出所辖区面积2.1万平方公里,是距离指挥机关最远的边防派出所。虽然它是全国辖区最大的派出所,但也是环境最恶劣的边防派出所之一。

在算井子边防派出所工作过的官兵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到了所里便不想外出,出了算井子就不愿再回来。由于这里没有标准意义上的公路,都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砂石路,每一次出入都是一场身心煎熬。曾有人愤愤地说,这个鬼地方我再也不来了!而别人眼中的“鬼地方”,正是派出所官兵日夜坚守的地方,是不容外敌进犯的祖国边防。

艰辛的团聚

第八任所长额尔登到算井子工作后不久,妻子也要到外地上学,为了不影响工作和学习,他们把大儿子寄养在牧区的亲戚家中,年仅三岁的小儿子塔拉被额尔登带到算井子。1993年春节,额尔登妻子格日勒放假回到家中,看到的却是院门紧锁、院落里野草丛生、满目凄凉,望着破败的家,格日勒伤心极了,眼泪像断线的珍珠滴落下来,她心一横,她要和孩子一起吃饺子、放鞭炮、看春晚,她要去算井子,她不能让丈夫孤零零的在戈壁滩里为她分心。

整整310公里,一个女人,清晨开始,骑着摩托车飞驰,凌冽的寒风吹散了她的头发,吹裂了她的脸庞。她也听说了,在这条荒无人烟的道路上,就在前几天,一辆地质队的车路上抛锚,六名地质队员被困3天3夜,差点遇难,但想着即将要见到丈夫和孩子,格日勒抹掉眼泪继续向前……不知摔了多少跤,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土人一般的格日勒终于飞到了丈夫身边。干警们惊呆了,只有小塔拉叫着扑向妈妈……在太阳落下去的地方,他们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的“家”。

那一夜,干警们为他们点燃了火红的“万事如意”鞭炮,端来了滚烫的“白头偕老”水饺。一杯杯美酒敬给他们可敬的嫂子,万家团圆之时,一个戍边军人和他的妻子在这人迹罕至的戈壁中团圆了、欢聚了,他们和祖国一起步入了又一个新的春天。

终于有了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通往算井子的路,就是历代官兵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时至今日,算井子的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称之为路,戈壁路、砂石路、搓板路……让每一名来到算井子的人都经受着精神和身体的双重考验。

“一米一个坑,一个坑一米”……

“在前往算井子的路上行进,就仿佛来到了月球”……

许多第一次来到算井子的人们经历过一路颠簸后无不发出这样的感慨。

一路行来,不见四季的变迁、不见景物的变化,一眼望不到边的苍茫戈壁传递给人们更多的是无限的视觉疲劳,一会儿坑洼相间,一会儿沙石连片,车轮胎不时发出的轧坑的“咚咚”震动声和1小时3、40公里的行进速度不由得给人们增添着莫名的烦躁。

“去年冬天,我回单位搭矿车,那才叫个难受。260公里,走了18个小时,我的妈呀!等到了所里,我感觉耳朵都聋了,全身像散架了,真是一种折磨啊!”派出所干事敖日格勒讲到。派出所司机小孙说:“有一次回派出所,从马鬃山出发的,刚上嘉黑公路不远,偏偏赶到没手机信号的地方,两个轮胎都爆了,没办法只能等过路车!远处明明见有货车过来,等啊等,硬是从晚上8点等到11点才带了个信,当晚所有人只能在车上凑活一晚上,第二天上午10点,得到消息的战友们才从所里赶来营救”。常年驻守算井子地区的边防派出所官兵所讲述的亲身经历不禁让人体会到这里的路难行,只有在这样的戈壁“路”上行走后,才真正能够感同身受算井子历代官兵行路的艰辛……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代代算井子官兵们不畏艰苦、立足本职、爱民为民,得到了党委政府和驻地群众的信任和称赞。2013年,当地政府出资1000余万元为派出所和当地牧民修建了一条由嘉黑公路203公里处至派出所的45公里砂土路,路面较之辖区内其他道路来说平整坦畅了许多,被派出所官兵和牧民称们亲切地称之为“通往算井子的高速公路”,算井子地区从此结束了“无等级公路”的历史。

[责任编辑: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