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又添15亿元沙柳木型材项目 鄂尔多斯沙柳产业越做越大

从沙柳到木型材,从生态链到生物链,从产品链到产业链,近几年来,沙柳成了鄂尔多斯人的绿色银行。原来的烧火棍怎么就成了摇钱树?请听小编细细道来。

鄂尔多斯市号称“灌木王国”,沙柳资源十分丰富。在沙漠中,沙柳形如火炬,具有干旱旱不死、牛羊啃不死、刀斧砍不死、沙土埋不死、水涝淹不死的“五不死”特性。最为奇特的是,沙柳这种沙生灌木还能像割韭菜一样,具有“平茬复壮”的生物习性。人们用刀齐根砍下这些沙柳,再切成七八十厘米就成了新苗了。这时,砍过的沙柳并没有死,它们默默地孕育着,等待来年春天的新生。3年成材,越砍越旺,这是沙柳的本性。更有意思的是,如果不去砍掉长成的枝干,到不了7年,它们就会成为枯枝。因为沙柳能抗旱固沙,今年64岁的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哈拉以更社的村民刘挨从10年前开始种植沙柳,一锹一锹地挖坑,一棵一棵地栽种,很多时候半个月的辛苦被一场大风刮得无影无踪。风沙过去,刘挨扛着铁锹又来到沙滩上……那些曾经的苦涩记忆让刘挨至今难忘。

“10年前我们这儿一刮风连眼都睁不开,漫漫黄沙,有时候一觉起来,沙子堆得连门都推不开。现在可不一样了,就是春季刮大风也见不到多少沙子了,满眼全是绿色,去年仅种植沙柳一项我收入了6000元……”如今,刘挨已经拥有200亩的沙柳地。

东达集团专门在村里设立了沙柳收购点,村民就近便能卖到现钱。而东达集团收购沙柳主要用于刨花板的制作,年产量10万立方米的刨花板项目每年就可用掉30万亩的沙柳,极大地提高了沙柳的效益,而每吨240元钱的价格也给沙柳种植户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让沙柳成了村民眼中的“绿色银行”。沙柳除了能做刨花板,还能干什么?在乌审旗,我们偶遇骑着摩托车前来查看沙柳长势的牧民乌兰达赖,他一脸兴奋地说:“以前的烧火棍变成摇钱树了。”原来,他指的是利用沙柳来发电。乌兰达赖是当地种植沙柳的先行者,也是生物质发电这一绿色能源产业的受益者之一,他家目前已经种植了约3700亩沙柳,每年平茬下来的沙柳卖给电厂每吨收入400元,一年光种沙柳就能收入20万元左右。

沙柳产业就到此结束了?近日,鄂尔多斯市政府、伊金霍洛旗政府、天津渤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正式签约《沙柳木型材项目协议》,标志着鄂尔多斯市投资额最大的全产业链沙产业示范项目正式落户伊金霍洛旗江苏工业园区,项目预计今年10月份正式投产。

“以前,我们沙柳大多加工成了刨花板,或者用来生物发电,但近两年市场销售持续低迷,除了东达集团,其他的刨花板加工企业均已停产。沙柳木型材项目不仅能有效解决沙柳平茬和种植的瓶颈问题,而且能调动农牧民种植沙柳参与沙漠治理的积极性,为解决森林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的刚性需求日益尖锐的矛盾探求一条新途径。”鄂尔多斯市林业局总工程师毛云峰介绍道。

沙柳木型材项目是利用鄂尔多斯富有的沙柳资源和沙柳平茬复壮的生理特性,并依托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提供的沙柳木型材制造和装备技术,用5年时间,投资15亿元,分三期建设50万立方米改性沙柳木绿色型材生产基地。其中,一期投资4.4亿元,利用2年时间建设年产10万立方米沙柳木型材项目,且在2017年前完成建设以中、高端节能木门窗和木结构材为主要目标市场的沙柳木型材生产线2条;二期、三期均投资5.3亿元,各增加20万立方米沙柳重组木生产规模,重点开发绿色建筑结构型材市场,拓展高铁、船舶等高端制造业领域新型材料的市场应用,将建设成为10到30万亩国家级沙产业示范基地。

添了这个15亿元沙柳木型材项目,鄂尔多斯的沙柳产业越做越大,走出了一条“沙漠增绿、资源增值、企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政府增税”的新型生态建设和产业化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