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来路不明保健品或引发家庭危机

近年来,尽管“老人买保健品被坑上万元”之类的消息屡屡爆出,但仍有一些老年人对那些号称包治百病的保健品、保健器械深信不疑,为了能把这些东西买回家,不惜和家人发动内部“战争”。

退休老教师热衷购买保健品

我市赛罕区的刘女士一直有件烦心事,近几年她的母亲迷上了保健品。刘女士告诉记者,母亲是退休教师,多年患有胃病,但症状并不严重。可她母亲这一两年却在老同事的介绍下迷上了各种保健品和器械。先是花一千多元买了一个铁腰板,按销售人员介绍,这个铁腰板不仅能根治腰痛、腰椎间盘突出,还能治疗坐骨神经、慢性胃炎等病症,然而她的母亲坚持使用了一年却没有效果,有一次还因为使用时间过长、温度过高,把后背皮肤都烧破了。

刘女士原以为经过这一次,母亲不会再迷信这些东西了,可没想到老人又迷上了铁皮石斛,一下就买了三千多元的。刘女士说,母亲原本是个十分节俭的人,平时买菜都不舍得买贵的,可买起保健品来却“一掷千金”。由于买了铁皮石斛,老人就把日常吃的胃药停了,可连续服用了几个月铁皮石斛,胃还是经常疼,影响食欲,都瘦了十来斤。任凭刘女士怎么劝说,老人还是每天盯着养生节目,寻找新的保健品。

“亲情攻势”“免费产品”让老人上了瘾

刘女士发现母亲和她的老伙伴们之所以热衷购买保健品,一方面是病急乱投医,另一方面也是对销售人员的“亲情攻势”和“免费产品”上了瘾。

刘女士说,她好几次听到销售人员给母亲打电话,不仅一口一个“老妈”地叫着,而且还一聊就是好长时间,嘘寒问暖、关心备至,让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甚至有几次销售人员还专门带着牛奶水果上门来看母亲,虽然刘女士也经常给母亲买各种营养品,可销售人员买的这点东西却让母亲念念不忘。

刘女士告诉记者,除了大打“亲情牌”,销售人员还不时邀请老人去参加各种免费健康讲座、市内一日游,活动中不仅有“知名老医生”讲保健常识,而且每次还都赠送诸如袜子、口罩、香皂、牙膏等小礼品,让老人们对此类活动乐此不疲,大堆保健品也随之买了回来。

反对老人购买保健品被骂不孝子

刘女士发现,母亲购买的这些保健品都没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蓝帽子”标志,一些保健品公司的宣传单上印着“抗肿瘤”“长寿”等字眼,显然是来路不明的保健品,因而她很反对母亲购买这些保健品,可母亲非但不听劝阻,反倒埋怨她是不孝之子,说做女儿的理应花钱给母亲买保健品,说她根本不懂得关心人,甚至直言不欢迎她回娘家。

“最近母亲又闹着让我出钱给买一张一万八的保健床,不买就断绝母女关系,我明知道这是拿着钱打水漂,可不买都没法回娘家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刘女士告诉记者,最近母亲又在老同事的带领下体验了几次保健床,感觉疗效非常好,硬是逼着她给买。刘女士为了讨好母亲专门给母亲报了旅游团,可老人除了买保健床啥都不感兴趣,还委屈地说“看看XX的女儿都给买了,你要是真孝敬我,就给我把那个床买回来”,弄得刘女士哭笑不得。

取证不易消费者维权难

记者走访身边一些朋友了解到,不少人都遇到过类似刘女士这样的烦心事,家里老人和儿女各成一派,保健品成了家庭危机的导火索。有的老人还怕儿女阻拦,偷偷花成千上万元购买保健品,有的老人即使最后发现上当受骗也很少能挽回损失。

据市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介绍,在保健品投诉受理方面,如果只是推销员口头上夸大了保健品的功效,而产品说明书没有问题,则不予以受理。即使消费者有录音证据也不行,因为工商部门“只看书面凭证”。另外,投诉还需提供商家的具体位置和名称,否则无法受理,但很多推销员都没有固定销售场所,因而保健品消费者往往面临取证难、维权难。消协提醒:最好还是事前多了解要购买的产品,以免花大钱买了无效的东西,还延误病情。

[责任编辑:杨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