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发挥职能作用 回应社会关切

 ——乌海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我市房屋产权证办理工作侧记

2016年7月15日,乌海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以专题询问方式,就全市房屋产权证办理工作向政府进行了一场特殊的“考试”。“考官”是乌海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及市民代表,“考生”是乌海市人民政府及住建委、房管、规划、国土、地税、消防、行政执法、环保等8个部门负责人。专题询问是一种法定的监督方式,乌海市人大常委会自2015年开展专题询问以来,目前已进行了三次,已由最初的“尝试”逐步走向“常态”。

——“问前”做足功课

专题询问关键在于“问”。只有问中要害、问的深入,才能认识不足、感受压力、增强责任、作出承诺,推动问题解决。本次专题询问与以往相比,体现了许多新亮点。如:“选题”更加注重将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作为专题询问主题。“实施”通过探索尝试询问前不搞演练、不列问题清单,变“开卷考试”为“闭卷考试”;通过“背对背”座谈交流,掌握市民在办理房屋产权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事先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提高询问人的能力素质;通过人大网站、新闻媒体、电子邮箱、微信平台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关注人大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本次专题询问还突出了“三个一”,即:第一次邀请询问人参加调研,确保询问更有针对性;第一次聘请法律顾问担任咨询员,提供法律援助;第一次尝试请三区人大常委会推荐询问人,扩大询问人参与范围。

——“问中”敢问真问

7月15日上午,乌海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会场座无虚席,媒体记者早早入场,摄像机、照相机一一摆开,全程记录询问过程。

本次专题询问与以往不同的是更加务实,询问不再沿用过去事先安排顺序的提问方式,而是询问人自愿举手进行询问,让应询部门感受到了压力,也增加了“考试”味道。会议一开始,专题询问就迎来了一连串的“热辣问题”。“作为分管市长,经您主持的关于房产证办理情况专题会议后确定的会议精神,为什么在有些部门中得不到落实?究竟是什么原因?下一步您打算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全市未办理房屋产权证问题?杭铁虎代表率先对分管副市长发问,不怵头、不畏难,敢问真问,为询问开了个好头。随后,与会人员踊跃发言,紧紧围绕影响房屋产权证办理工作的问题直截了当、有针对性地发问。16位询问人围绕办证过程中关心的难点、热点,先后提出了40多个热辣辣的问题,问出了共鸣,引起了大家广泛关注。

乌海市人民政府有关领导代表政府主动回应,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应询,不绕弯、不回避,针对询问人提出的问题,都相应明确了具体解决办法,体现了政府应有的为民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原定两小时的专题询问持续了三个多小时,问出了民生、答出了责任。

——“问后”跟踪监督

专题询问始于“问”,不止于“答”,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工作、解决问题,达到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效果。去年通过两次专题询问的开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回应了社会关切,展现了人大作为。本次房屋产权证办理专题询问通过前期介入,有序组织,成效同样明显。在组织中,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主动向专题询问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工作、沟通交流存在的问题,积极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如:在向市人大常委会作的关于居民住宅房屋产权证办理情况专项报告中,明确了2016年6月30日前交付使用有办证遗留问题的项目,办理房产证不与消防、环保、城建档案、园林等分项验收挂钩,并着手简化办证手续。同时,对办证难问题提出了九项具体处理措施,着力通过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成立机构和发挥市、区两级政府主导作用,切实抓好房屋产权证办理工作。这些措施如得到有效落实,必将推动办证难问题有效解决。

乌海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专题询问是人大常委会依据监督法对“一府两院”进行工作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有组织、有准备地集中对特定议题进行问答的活动,其“形”在于问,其“质”在于依法监督,支持政府改进工作。本次专题询问会虽已结束,但这项工作并没有完全结束,做出的承诺要“一诺千金”,接受市民监督。同时,要将询问逐步常态化,通过支持、跟进、反馈等措施,探索建立推进工作、加强监督的长效机制,切实把专题询问抓到底、抓出成效,实现专题询问的真正作用。

[责任编辑: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