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小小仪仗队

1981年,我就读于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柴河镇中心校,那年我11岁,上四年级。记得那年初春,4月份,学校买来一批鼓号器材:一个大鼓、八个小鼓、十六把铜号,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做准备,组建起一支少年仪仗队。学校选了一位高大帅气的男生敲大鼓,选了我们八个小女生做小鼓手,还有十六名身高差不多的男同学做号手,这样,柴河中心校学生仪仗队正式成立了。

为了让我们早点儿学会演奏,老师开始对我们加紧了培训,利用放学后的两小时或周六的半天时间来培训。排练的第一天,老师把器材发到我们手里,我们对小鼓和小号爱不释手。小铜号,仪仗鼓是那么漂亮,我们特别喜欢。大鼓和小鼓模样是一样的,但型号不同,大鼓足足有两个小鼓那么大,都是圆形的,大鼓配一个鼓槌,小鼓配两个鼓槌。鼓上有红的、绿的绸带,绑好后斜挎在肩上,很是神气,我们蹦呀跳呀,高兴得手舞足蹈,欢天喜地。

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们,音乐老师让我们先学会怎样拿鼓槌,再熟悉鼓点,教得可认真了,老师那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严谨和蔼的敬业精神,让我至今不能忘却。我们也认真仔细地学习,像一群小鸟在老师身边飞来飞去,我们的小鼓伴着大鼓,咚,啪啦,咚啪啦,咚咚,啪啦啪啦,咚咚,啪啦啪啦,咚咚,啪啦啪啦咚……大鼓的鼓点是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为了让我们能勤练,老师把鼓号发到我们手里,可以带回家练。一时间,小镇变成了孩子们的世界,鼓号声此起彼伏。弟弟妹妹们羡慕地望着我们。我们也不负众望,动作很快娴熟起来。

学校要求我们在表演时穿统一服装,服装都是自己准备,男同学都是红领巾,白鞋,蓝裤子,白衬衫,女同学要穿红裙子。这可难坏了我们,七拼八凑,总算找到了,可是裙子长短不一,款式各异。白衬衫,听说镇子前的老中学有。那时的我已经学会骑自行车,但车子是28型的大金鹿,我还小,还够不着车座,勉强来回骑了十几里崎岖乡间小路,花了5元钱,终于买到了白色的确良衬衫。我的白帆布鞋是妈妈给买的,对它十分爱惜。鞋穿脏了,洗后会发黄,我就在刷鞋后,趁鞋还湿的时候,涂上一层漂白粉或白色粉笔末,干后就会亮白如新。

经过近两个月的精心准备,迎来了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了运动会,开幕式和闭幕式都由我们来表演,学生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敲大鼓的男生站在队伍的最前面,我们八个小鼓手位列其后,然后是号手方队、鲜花方队、彩旗方队及各班的学生方队。

学生方队打出了横幅,还喊着口号,比如“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努力拼搏,奋勇争先……”我们雄赳赳、气昂昂地迈步前进。我特别钦佩的是吹铜号的同学,号声吹得是那样步调一致,气势磅礴,竟然没有一点瑕疵。我们的鼓敲得也特别有灵感。镇子里的男女老少,都跑出家门,站在马路两边看我们表演,看着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笑眯眯地望着我们,我们演奏得更卖力了。他们被我们这帮孩子逗笑了,眼中充满了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同学们围着镇子表演了三圈,父老乡亲们一直跟着我们,为我们捧场,为我们鼓掌。我们的表演是成功的,学校的张校长和老师都表扬了我们。以后,学校有什么庆祝活动,都有我们仪仗队的节目。

1983年我上了初一,在下半学期,父亲为了让我接受城市文化的熏陶,让我转学去了海拉尔市,告别了我的恩师和母校,也告别了仪仗队。随着我不断长大,以后参加了工作,再也没经历那样的阵容。时间过了三十多年了,每当我想起我的那个仪仗鼓,想起我们的仪仗队,心里就感到无比幸福。她像在孩子们心中架起的一道彩虹,通向美好明天。催我奋进,伴我成长,使我终生难忘。文/滕英辉

[责任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