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关闭朋友圈?想想就好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35.8%的受访者想关闭朋友圈,其中19.7%的受访者正打算关闭朋友圈,13.8%的受访者曾经关闭过朋友圈,2.4%的受访者已经关闭朋友圈。64.2%的受访者不会关闭朋友圈。(7月26日《中国青年报》)

对于“想关闭朋友圈”的冲动,笔者甚是理解。一者,“不转不是中国人”的道德绑架,让人好生反感;二者,有毒鸡汤文、伪科学的文字层出不穷,让我们防不胜防;三者,求投票、求转发、求点赞屡屡出现,外加各种广告,让人疲于应付。还有一种炫耀,不论秀豪车购物,还是美景自拍、恩爱自晒,让人甚是反感。所以,笔者对于这些人想关闭朋友圈的想法,感同身受。

其实,“想关闭朋友圈”也折射出现代“互联网+社交”的弊端。“互联网+社交”,让社交从以“我”为中心的点对点联系,发展成了了有“我”的群联系,从生活群到工作群,各种各样的群,不一而足,扩大社交面的同时,也增加了不可预知、不可控的可能。作为“互联网+”的产品,实现了即时推送,让大家的联系更密切了,所以,投票、点赞、转发就成了被绑架的”不得不做“了;再者,有人群有人脉的地方就有市场,也就有了各种广告、营销与微商。还有,朋友圈作为半公开半私密空间,成就了一些人“言论自由”,于是乎,有毒鸡汤文、各种伪科学,各种“不转不是中国人”,应运而生。

但是,关闭朋友圈?只能想想。客观来说,朋友圈几乎已成为我们的整个交际圈,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而,有64.2%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关闭朋友圈,原因在于,我们的生活已经嵌入了朋友圈,作为家长,需要家长群;作为单位员工,需要工作群;作为朋友,需要朋友群。它的实用性是朋友圈的重要功效。所以说,能够承担关闭朋友圈代价的只有受访者中的2.4%,属于小概率,即不属于大众理性选择范畴。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善用朋友圈是个技术活,哪些人和群需要完全屏蔽,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哪些人不让他看我的消息,哪些人不接受他们的消息,都有讲究。当然了,即便如此,也不是所有事情都在控制范围之内。比如那些不请自来的广告、点赞、有毒鸡汤文……从这个角度来说,善用朋友圈,还需要一个功夫,那就是养气功夫,不生气不入心,选择性忽视,才能在朋友圈健康、快乐活着。

[责任编辑:贾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