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诗经 越古老,越美好

 

《诗经:越古老,越美好》(百万畅销书作家曲黎敏再掀国学狂飚,第三只眼睛看《诗经》,揭开名著隐藏的人生密码)

基本信息

书名:《诗经:越古老,越美好》

ISBN:978-7-5399-8972-3

作者:曲黎敏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4月

 编辑推荐

百万畅销书作家曲黎敏第三只眼睛看“诗经”

找寻我们失去的诗意和情感

走出现代“失乐园”

——这是当下中国最有力的呐喊:回到诗经年代

★百万畅销书作家曲黎敏诚意力作

2007年,她的《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引爆国学养生热,电视讲座创养生栏目收视率之最。

2008年,她的《从头到脚说健康》,讲透日常生活养生要诀,创下当年养生书销售新高。

2012年她的《生命沉思录》系列,揭秘人心和世态,成为末日世人焦虑的心灵“读药”。

2016年 她的《诗经:越古老,越美好》,重塑《诗经》之大美,唤醒现代人心中沉睡已久的诗性……

★妙解爱情、婚姻、男女关系——现代人情感的“魔鬼辞典”!

爱情与色欲的差异就在于爱情把欲念聚集在一个固定的人身上。于是,忠贞,成了爱情最重要的品性之一。在爱情里,有时候,最多的、最美的,是相思。对年轻人而言,生活瞬息万变,前一刻,也许还在为爱情的不确定性而苦恼,下一刻,一场邂逅,一个腼腆的微笑,也许就灿烂了人生。 。

婚姻里的情色为“正淫”,性生活的美好是婚姻生活里非常重要的一项。无论如何,一份好的爱,在风雨飘摇的世界里,是一份令人惊喜的馈赠。但无论是情欲还是爱情,都有可能有个随赠品出现,就是孩子。让男孩子玩玉,是培养其五德,女孩玩瓦,意在学做家务。

★深掘诗教与社会、家庭、美及人性,麻辣温暖,大脑洞。

中国自古就是诗教,诗教是美育,远比德育重要。因为美育源于天性,用美育诗教代替宗教,是中国之圣教。诗教针对的是人心的教化,礼教针对的是人行为的教化。诗教不是背诗,而是要培养诗意的心、诗意的眼——有用之知识,是让你活着;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针对中华民族这个奇特的族群及这个族群人性的复杂性,圣人开出的药方不是宗教,不是哲学,不是政治,而是——诗教。

★讲透肉身、精神、雅趣生活,疗心灵之疾,唤醒沉睡千年的唯美诗性。

我们这个“以经为诗”的伟大民族有着不断往前走的情怀和狂放,我们这个民族骨子里蕴含的诗性和诗魂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人,始终有一种能力来拉升生活的平庸,始终用诗性来丰富对生命的高度敬仰和高度赞美。这种精神的丰富性,从《诗经》开始。我感觉《诗经》最感人的,是它的健康,是我们现在生活里所缺乏的那种蓬勃清新的气息,这种朝气是如此美丽和可贵,它把我们带进了一种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生活。我们应该再次回到《诗经》时代,先找回我们身体的健康,然后找回我们情绪的健康、精神的健康,最后再找回我们心灵的健康。

 《诗经:越古老,越美好》妙语联珠

诗用来相悦,礼用来相敬,乐用来相亲。

宗教生活化:山水之间都是灵性;生活艺术化:眼之所及都是艺术。

宗教解生死迷局,美育诗教得生命美之极致,迷局难了,美与诗却可直入真善美。

读诗和写诗,可以让你成为一个真人,一个性情的人,一个对这个世界的美充满感觉的人。

什么是好时代?一个自己活得从容自信又受世界人民尊重的时代,才是好时代。

光做“人”是不够的,最起码要做一个骨子里有诗意的人。

看到鸟,就要分享它的飞翔;看到天,就要分享它的辽阔;看到地,我们就要分享它的那种宽厚和仁慈;看到蝴蝶,我们要分享它那种变化的能力……

什么是美感?——凡使我们的心为之变软、变温柔,引发了我们无限爱怜的事物,都是美的。当肉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因这爱而与这美共频共振时,就是见证生命奇迹的时刻。

生命要跟着天地走、气血要随着节气动,积淀下来,就是民俗。

“无邪”就是真性情。 无论修佛、修道、修真气运行等,都是在修“情”,修到最后,也还是修个“情怀”。

剩女们真正要修炼的是女人的本性,而不是又傻又愣的“约”和“扑”。

为什么“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那么令人艳羡?因为大多数人缺乏这种落拓……

如果做不了高士、大隐,我们要做的,就只能是,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快乐的普通人。

把《周易》放在群经之首,世界便是让人忧虑的;把《诗经》置于群经之首,世界便是美的。

  内容简介

《诗经:越古老,越美好》是百万畅销书作家曲黎敏再掀国学狂飚之最新力作,书中解读了《诗经》隐藏的人生之谜!曲黎敏对话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解读《诗经》的起源及意义,领略读诗的八大益处,对爱情、婚姻、男女、结婚、归宁、剩女、怨妇、孤独、命运等诸多人生主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诗意的表达,带领人们再次感受《诗经》里古朴热诚的精神力量,在《诗经》里寻找解决心灵之痛的良方。

作者简介

曲黎敏,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出版畅销书《从头到脚说健康》《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从字到人》《生命沉思录》等。

 目录

自 序⋯ 001

上 篇

唯有诗,可以让你与众不同

第一讲 唤醒诗性,从《诗经》开始⋯ 002

中国人的诗性是骨子里的⋯ 002

诗教是美育,比德育重要⋯ 004

《小雅•采薇》——从普通生活到诗意人生⋯ 006

第二讲 《诗经》产生的文化背景⋯ 014

《诗经》的古籍背景⋯ 014

诗教是圣人给中国人的救世药方⋯ 017

《魏风•十亩之间》——终归诗酒田园⋯ 020

第三讲 《诗经》的形成和意义⋯ 023

《诗经》的形成源于古代的劳保制度⋯ 023

孔子删诗标准——思无邪⋯ 024

《卫风•伯兮》——赞美,会使生活明亮高尚⋯ 028

第四讲 学诗的益处⋯ 034

六经是孔子真正的精华,而非《论语》⋯ 034

声•音•乐⋯ 036

诗关乎风化⋯ 038

中 篇

《诗经》里的生存之道,

是解决心灵之痛的良方

第五讲 《关雎》——厚德之极⋯ 052

《关雎》为什么成为首篇?⋯ 053

《关雎》是一首单纯的情诗?⋯ 055

古代嫔妃制⋯ 059

好婚姻的标准⋯ 061

第六讲 男人的一生⋯ 065

先存志于学,后成家立业⋯ 066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成本太高——《卫风•淇奥》⋯ 071

执手之子,与子偕老终归太难——《邶风•击鼓》⋯ 073

第七讲 女人的春天⋯ 075

春心荡漾三月三⋯ 076

执拗、热烈是女子——《郑风•溱洧》⋯ 078

爱恨交加难自拔——《郑风•褰裳》⋯ 079

自有一曲苦楚在心头——《王风•大车》⋯ 081

温和简单是男子——《郑风•出其东门》⋯ 082

暗恋之美——《郑风•有女同车》⋯ 083

第八讲 秘会与相思⋯ 086

总愿永以为好——《卫风•木瓜》⋯ 086

这真是一场苦等——《郑风•山有扶苏》⋯ 087

忐忑即美好——《邶风•静女》⋯ 088

绝望犹如黑夜——《陈风•东门之杨》⋯ 089

爱有诸多怕——《郑风•将仲子》⋯ 090

有一种苦叫单相思——《陈风•泽陂》⋯ 092

食与色——《郑风•狡童》⋯ 094

最美是相思——《陈风•月出》⋯ 096

自古美人爱斯文——《郑风•子衿》⋯ 098

一切邂逅,都是上天美丽的安排——《郑风•野有蔓草》⋯ 099

幽会令人心颤——《召南•野有死麕》⋯ 100

真情还是戏弄——《邶风•终风》⋯ 101

好吧,我等——《邶风•匏有苦叶》⋯ 103

第九讲 爱情可任性,婚姻是天定⋯ 106

无邪的风流与痴憨——《周南•桃夭》⋯ 106

砍柴要斧头,娶妻要媒人——《豳风•伐柯》⋯ 107

今夕有你,欢喜无比——《唐风•绸缪》⋯ 109

一场高贵豪华的婚礼⋯ 113

结婚,合适最好——《陈风•衡门》⋯ 118

一旦嫁人,皓齿深藏——《卫风•竹竿》⋯ 119

有德之厚,在于行人之所难——《周南•葛覃》⋯ 120

第十讲 琴瑟和鸣⋯ 124

要江山,还是要美人——《齐风•鸡鸣》⋯ 124

夫妻更高境,默契与感恩——《郑风•女曰鸡鸣》⋯ 125

风雨相伴,百脉皆畅——《郑风•风雨》⋯ 128

情色之美,活色生香——《齐风•东方之日》⋯ 129

房中之乐,永生难忘——《王风•君子阳阳》⋯ 130

妻子不焦躁,男子自安康——《周南•芣苢》⋯ 132

夫妻恩爱,子孙满堂——《周南•樛木》⋯ 135

生了男儿放床上,生了女儿放地上——《小雅•斯干》⋯ 138

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生育——《大雅•生民》⋯ 140

第十一讲 剩女与弃妇⋯ 145

嫁不出去急慌慌——《召南•摽有梅》⋯ 146

剩女为何难嫁⋯ 148

关于“她生活”⋯ 149

男人好解说,女人多怨尤——《卫风•氓》⋯ 152

人性大多忘大德,思小怨——《小雅•谷风》⋯ 156

前面我走,后面她来——《邶风•谷风》⋯ 157

一个高贵美丽的弃妇——《邶风•日月》⋯ 161

自古就有好闺密——《邶风•燕燕》⋯ 163

微我无酒,以遨以游——《邶风•柏舟》⋯ 164

挚爱先逝,唯苦唯念——《唐风•葛生》⋯ 167

男人睹物才思人——《邶风•绿衣》⋯ 168

第十二讲 远慕•归隐•孤独⋯ 171

有一种爱,叫“欲而不得”——《陈风•宛丘》⋯ 171

有一种爱,叫“不必得”——《周南•汉广》⋯ 173

神的孩子,可以不要人类的爱情——《邶风•简兮》⋯ 175

心碎,也是一种醉——《秦风•蒹葭》⋯ 176

有一种苦,认为“生而无幸”——《小雅•苕之华》⋯ 179

北风呼号我且逃——《邶风•北风》⋯ 179

为情所困多怨憎——《邶风•式微》⋯ 181

红尘何须多恋恋——《小雅•鹤鸣》⋯ 182

独卧高山独自眠——《卫风•考槃》⋯ 184

无室无家令人羡——《桧风•隰有苌楚》⋯ 185

不慕公家自在仙——《魏风•汾沮洳》⋯ 186

我孤且骄任逍遥——《魏风•园有桃》⋯ 188

孤独,即永恒——《王风•黍离》⋯ 189

第十三讲 唯有生活,才是史诗⋯ 192

人生四季皆风景——《豳风•七月》⋯ 192

暂得嘉宾鼓瑟笙——《小雅•鹿鸣》⋯ 199

民族灵性在诗心——《小雅•都人士》⋯ 201

下 篇

《诗经》精选(曲黎敏译注,略)

自序

中国有《诗经》,中国就另有一片天空,干净、温润,仿佛从未脏过。连痛苦都干干净净,没有呐喊,没有血拼,一切战栗,只在血脉中隐秘流淌。然后,人坐在生命的河床边,看夕照下的河滩,一切都大,而且宽广,在黑暗的另一面,永远有一个——明天。

美,只是感官的愉悦或忧伤。非要寻出点意义,便是矫情。生活,如果只是时间的延宕,也无大意义。只有在时间之上付出感觉,比如爱、敬畏、肯定等,生活才有了短暂的意义,时间也开始意味深长。有的,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未来的每一分钟都有了意义。而有的,看了终生,也无半点倾心,便令人颓唐。所以,时间生活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情感价值生活。当情感价值凌驾于时间时,便是超越。

《诗经》,把这种情感价值生活延宕了三千年,只消一声吟诵,便风林秀木,伊人重现,萧瑟满怀。

世界终归无解,不必探寻,只需音声相和,便是天人合一。

《诗经》,是远古的一个最美的微笑。所有的笑,都是心神外散,而唯有微笑,是无限的给予和无限的敛藏。它之所以神秘,是因为超越了表达,因为所有的表达都有可能是对这世界的误解,而唯有微笑不是。它之所以美,是把无解与相知拉长了时间,它是最漫长的等待,当你也笑靥轻漾,便融入漫天花雨,和这个无解与无尽的世界一起绽放⋯⋯

其实,微笑即花语。与其拧巴地去对这个世界爱恨交加,不如,静静地,喜乐如花。

2015年9月28日写于元泰堂

 

  自序

中国有《诗经》,中国就另有一片天空,干净、温润,仿佛从未脏过。连痛苦都干干净净,没有呐喊,没有血拼,一切战栗,只在血脉中隐秘流淌。然后,人坐在生命的河床边,看夕照下的河滩,一切都大,而且宽广,在黑暗的另一面,永远有一个——明天。

美,只是感官的愉悦或忧伤。非要寻出点意义,便是矫情。生活,如果只是时间的延宕,也无大意义。只有在时间之上付出感觉,比如爱、敬畏、肯定等,生活才有了短暂的意义,时间也开始意味深长。有的,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未来的每一分钟都有了意义。而有的,看了终生,也无半点倾心,便令人颓唐。所以,时间生活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情感价值生活。当情感价值凌驾于时间时,便是超越。

《诗经》,把这种情感价值生活延宕了三千年,只消一声吟诵,便风林秀木,伊人重现,萧瑟满怀。

世界终归无解,不必探寻,只需音声相和,便是天人合一。

《诗经》,是远古的一个最美的微笑。所有的笑,都是心神外散,而唯有微笑,是无限的给予和无限的敛藏。它之所以神秘,是因为超越了表达,因为所有的表达都有可能是对这世界的误解,而唯有微笑不是。它之所以美,是把无解与相知拉长了时间,它是最漫长的等待,当你也笑靥轻漾,便融入漫天花雨,和这个无解与无尽的世界一起绽放⋯⋯

其实,微笑即花语。与其拧巴地去对这个世界爱恨交加,不如,静静地,喜乐如花。

2015年9月28日写于元泰堂

中国人的诗性是骨子里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经常说生命有三个层面——身、心、灵,其实现代医学涉及的只是我们的肉身层面,而中医已经讲到了精、气、神,涉及神灵以及五藏神明的问题。那《诗经》则更进一步,涉及我们生命的最高层面,也就是“灵”。

灵的层面如何来理解呢?我认为,是艺术和宗教。

《诗经》本身所属这个层面的魅力,再加上我个人对诗教和美学的推崇,正是我想讲《诗经》的原因。

然而,有的读者可能会疑惑,艺术、宗教可讲的内容何其广泛,为什么我单单把《诗经》拎出来讲呢?

因为,从人类文明而言,《诗经》是我们中华文明一个非常伟大的起始点。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有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所谓“经”,就是根本,是永恒不变的精神家园。以《易》为经,可;以《书》为经,可;但以《诗》为经,伟大。综观全世界,只有中华民族是一个“以诗为经”的伟大民族;不仅如此,还以《诗》为群经之首,这更彰显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特异性。

假设那是一个荒蛮时代,人们穿着葛布缁衣,吃着粗茶淡饭,可是就有那么一群人在远瞻星空、在近观蒹葭,在用诗来表达着自己的伟大情怀,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现象。即便在春秋、战国那样的动荡时期,不仅君王在写、贵族在写、普通百姓在写,妇女也在写⋯⋯所有的人,无论富贵贫贱饱暖,都在通过诗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内心的欢乐、内心的骄傲⋯⋯从某种意义上说,从《诗经》开始,诗性就注入到了我们的基因中。

现在,在这里,我们要做的只是唤醒。

《诗经》,不仅是我们中国人精神的一个起飞点,也是我们原始先民生活的瑰丽展现。在《诗经》里,我们祖先的价值观、审美观、生活观⋯⋯方方面面如孔雀羽翼上的眼睛,熠熠生辉;那种率真、担当以及人生责任,都唯美得淋漓尽致。

我们已经以此为始,如果能从这场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再次感受到《诗经》那种古朴热诚的精神力量,那么,她,也许,会成为我们未来的一个精神目标,我们也由此重新出发,用这份率真、担当和责任,来重新唯美我们的未来生活。

中国自古是一个诗教大国,但这种诗教与美育,已随着历史长河从明流转入暗道,只是开启童蒙,实践一二,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便成为一种朦胧的碎片记忆。每当我们面对自然怦然心动时,依旧万千思绪如鲠在喉,只会说“美啊美”的,却再也说不出一二。所以我们有必要重返历史长河,去看一下中国古代的人是如何用诗来释放自己的。

咱们就说刘邦,他这个人好像是没什么文化,但是他的诗确实气势非凡,“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酣畅淋漓,气势磅礴。

再说朱元璋,他曾为阉猪这件事,写了一副非常了不起的对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斩断是非根

这个对联不仅对仗工整,其内容更是贴切,且意义非凡,不愧是从庙里出来的一代帝王。猪不阉,则是种猪,下种为生路,下种亦是死路——生死之路尽在其中。一刀下去,不仅斩断是非,亦斩断因果。其悟性和气势,令人叹为观止。

不管有没有文化,诗,只关乎我们的内心,以及我们的气势。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

唯有诗,可以让你与众不同。

 诗教是美育,比德育重要

中国自古就是诗教,诗教是美育,远比德育重要。因为美育源于天性,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小孩子看到花开就喜悦,这就是天性的同情。而德育源于后天,道德教育是为了防止人的过度自私而设定的维系互利的社会契约。我们之所以有道德约束,实际上是在告诉大家,因为我们是一个群居社会,人不可以滥用自己的自私。就是说在群居社会里边,大家要想都过得好,就必须遵守规则。

而美育就不是这样了。用美育诗教代替宗教,是中国之圣教。中国人真正喜欢的生活——宗教生活化:山水之间都是灵性;生活艺术化:眼之所及都是艺术。老子说自然,孔子倡诗教,易经尚象,内经说阴阳,汉推气势,唐咏诗,宋唱词,元玩曲,红楼集山水建筑诗词琴曲之大成,都在此列。宗教解生死谜局,美育诗教得生命美之极致,谜局难了,美与诗却可直入真善美。读诗和写诗,可以让你成为一个真人,一个性情的人,一个对这个世界的美充满感觉的人。

美育在我们中国文化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化”就是让我们学会分享,尤其是学会分享生命里的美感。比如说我们看到鸟,就要分享它的飞翔;看到天,就要分享它的辽阔;看到地,我们就要分享它的宽厚和仁慈;看到蝴蝶,我们要分享它变化的能力⋯⋯只要我们眼之所及,就有可能会唤醒我们内心的美感。

这种美感和这种分享,实际上源于深刻的爱和同情,从我们分享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可以跟天地同化的一部分,天地自然就不再是他者,我们也不再是我们自己,我们和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甚至我们就是它,它就是我们。万物之美借助我们的这种分享,而成为我们生命里深刻的一部分,同时,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美育另外一个“教化”在于培养丰富的精神。美和审美是先天的,是对生命的超越,是人与神唯一可以共享的东西。生老病死、成住坏空是定数,它只会让生命更沮丧,或更贪婪。唯有浩瀚的神秘,唯有美,唯有爱,可以让生命激荡,可以让我们完整地看待一切,包括恶和天道的无情,并使我们的生命接近那无限,并得以超越。其实人和人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要看你站在什么角度上。你若站在有限的角度上,那么你会觉得一切都是局限的;如果你站在无限的角度上,你会觉得你的生命一下子就扩展了。所以这也是美育教育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意义。我们所要做的,无非是:感受世界的美,担当世界的美,对世界的美负责任。

什么是美感?——凡使我们的心为之变软、变温柔,引发了我们无限爱怜的事物,都是美的。当肉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因这爱而与这美共频共振时,就是见证生命奇迹的时刻。

人的差异性源于灵魂的差异,源于生命能量的差异,源于神魂意魄志的差异,源于诗性和艺术性。

关于诗教和美育,大家可能会进入一个误区,认为诗教就是背诗。其实,诗教不是背诗,而是要培养诗意的心、诗意的眼。可怜今人喜欢以“有用”“无用”区别事物,不知“有用”之物陷你于庸常,“无用”之诗则解脱你于庸常——有用之知识,是让你活着;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

人的一生,说白了,不是单纯为了活着,而是为了活得美,能够感知天地的这种大气磅礴,才能使我们的生命有所提升,否则,我们还是浑浑噩噩。总之,在这世上,光做“人”是不够的,最好还要做一个诗人,最起码是个骨子里有诗意的人,那样你与世界的对话就丰富而且充满意义了。

好吧,我们先通过《诗经》中著名的《采薇》一诗,来看看远古之人是如何完成从普通生活到诗意人生的超越的。

执拗、热烈是女子——《郑风•溱洧》

先是男女相邀约,比如《郑风•溱洧》里描写的场景。

郑风•溱洧

【原文】 【译文】

溱与洧, 溱水与洧水,

方涣涣兮。 刚刚融化流淌。

士与女, 男男女女结对,

方秉兮。 手执兰草祈祥。

女曰:“观乎?” 姑娘邀约情郎:去看看吧。

士曰:“既且。” 男子对曰:已经去过啦。

“且往观乎?” 女子说:再去一次吧!

洧之外, 洧水岸边,

洵且乐。 宽敞又欢乐哦。

维士与女, 男男女女,

伊其相谑, 打情骂俏,

赠之以勺药。 相互赠以芍药。

溱与洧, 溱水与洧水,

浏其清矣。 流水清且亮。

士与女, 男男女女结对,

殷其盈兮。 熙熙攘攘。

女曰:“观乎?” 姑娘邀约情郎:去看看吧。

士曰:“既且。” 男子对曰:已经去过啦。

“且往观乎?” 女子说:再去一次吧!

洧之外, 洧水岸边,

洵且乐。 宽敞又欢乐哦。

维士与女, 男男女女,

伊其将谑, 打情骂俏,

赠之以勺药。 相互赠以芍药。

常说《诗经》里“郑卫风淫”,一般而言,《卫风》多男悦女之词,《郑风》多女惑男之语,此篇便是女子颇为主动的一篇。

这首诗涉及的第一个问题是:“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采兰、水上,以拔除不祥。”(朱熹《诗经集传》)三月三这一天,不仅是男女和合日,人们还要到河边洗澡,还要采集泽兰、芍药等香草,以拔除不祥。在中国民俗里,每逢三月三、五月五、七夕、九九这几个大日子,众生都得忙乎忙乎,三月三、五月五,避春瘟,三月三沐浴洗澡就是“发陈”,泽兰祛表邪,芍药除里病。春夏之交的五月五,瘟疫流行可能会通过水系,所以这个时候要在井里边搁一些硫黄,或者喝雄黄酒、挂艾草等。七月七、九月九,防秋瘟,七月七以后要早睡,九月九要登高。总之,生命要跟着天地走,气血要随着节气动,积淀下来,就是民俗。

第二个问题是“赠之以勺药”是什么意思?现代大多数《诗经》的译本都解释为赠送芍药勿相忘,这是错误的翻译。前面我们说过,“相招以文无,相赠以芍药”。芍药别名“江蓠”,取其谐音“将离”之意,代表分手。所以古代男女之间想分手的时候给对方的东西就是芍药。在这首诗里“赠之以勺药”属于爱情表达的正话反着说,明明想在一起,可又羞怯地怕遭到拒绝,于是以玩笑的方式遮挡自己内心的热烈。“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相谑”就是互相地开玩笑,女孩说:你不跟我去啊,不跟我去的话,那我可和你分手啦啊,我找别人去喽——显得既娇羞又任性,这,才是女孩子身上最迷人的地方。

温和简单是男子——《郑风•出其东门》

相较于女子热烈执拗的一面,《诗经》里的男子要显得温和、简单得多。比如《郑风•出其东门》,描述三月三东门外虽然美女如云,但只有那朴素的人儿才是我所钟爱。

郑风•出其东门

【原文】 【译文】

出其东门, 东门外河水清,

有女如云。 美女曼妙众多。

虽则如云, 虽说美女如云,

匪我思存。 都非我所喜爱。

缟衣綦巾, 唯有白衣绿巾,

聊乐我员。 才是我魂所在。

出其阇, 出了瓮城东门,

有女如荼。 美女轻白如花。

虽则如荼, 虽则曼妙可爱,

匪我思且。 都非我所欲求,

缟衣茹, 唯有白衣茜染,

聊可与娱。 才是我心钟爱。

这首诗得到理学家朱熹的喜爱。他说,“是时淫风大行,而其间乃有如此之人,亦可谓能自好而不为时俗所移矣”。他认为这是一篇赞扬男人不为外界所迷惑,只爱自家贫穷且衣着简陋的女子的诗篇。

其实,爱情与色欲的差异就在于爱情把欲念聚集在一个固定的人身上。于是,忠贞,成了爱情最重要的品性之一。在无常的世界里,能有一段时间把情感固定在某人身上,真是一件值得庆幸和赞美的事情。在我看来,这首被朱熹赞美“此诗却如此好”的诗,最重要的是它安稳平淡的情绪,能在繁华中发现和钟情那最朴素的,一定是源于天性的朴实和淳厚的修为。更多的人,是被繁华迷惑,而忘却了本性。

 

 暗恋之美——《郑风•有女同车》

也不是所有的男人都能保持这种朴实,大多数男子会被美丽颠倒,并且快乐地享受这种美好。能真诚而准确地向美女表达这种赞美,也不失为一种美好。比如《郑风•有女同车》。

郑风•有女同车

【原文】 【译文】

有女同车, 有幸美女同车,

颜如舜华, 颜如木槿之花。

将翱将翔, 心之且翱且翔,

佩玉琼琚。 珠翠耀眼光华。

彼美孟姜, 感叹孟姜之美,

洵美且都。 静美而又娴雅。

有女同行, 有幸此女同行,

颜如舜英, 貌是花中魁首。

将翱将翔, 欲与翱翔天际,

佩玉将将。 又恐佩玉锵锵。

彼美孟姜, 赞叹孟姜之美,

德音不忘。 美好终身难忘。

此诗描写一男子有幸与美女同车,感叹其美貌和娴雅,虽对其有无限向往和爱慕,但又为其静雅华贵所慑,除了赞美还是赞美,不敢有无礼非分之作为。

寥寥几篇短诗,倒也窥出三月三这个春天的民俗节日,更像是女子的节日,女孩子似乎更大胆、更主动、更率真,而男孩子在女子猛烈的情爱攻势里显得有些拘谨被动,其实这也符合男女的生理成长,女孩子要相对早熟些,更何况那是春水荡漾、春意撩人的一天⋯⋯

其实,这一天也可以称为古代的情人节,至今广西、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依然过“三月三”。那一天,姑娘小伙在河边调情唱歌,唱出感觉了,晚间就在田间地头忙活,以后有感觉了就继续处,没感觉了就谁也不认识谁了,谁也别有什么负担。要是意外怀孕了呢,就由怀孕的妇女来为孩子指认个父亲,再由部落头人发婚。男人要是不愿意的话,就赔这女子一些钱物,好让女人养活这没爹的娃。听说通常越是强壮漂亮的男人越容易被指认,所以上古时这样的美男子最穷,因为钱都赔光啦⋯⋯

无论如何,远古有真性情,那时,本能、快乐地活着,是第一位的。现在的人,环境是做作的,本能深潜或被遗忘,想快乐地活着实属不易。一想到我们这个民族也曾经如此纯洁、欢乐、简单过,曾经如此不纠结地活过,生活除了唱歌、恋爱,就是劳动、跳舞,真的令人艳羡和欣慰啊。

最美是相思——《陈风•月出》

在爱情里,有时候,最多的、最美的,是相思。

陈风•月出

【原文】 【译文】

月出皎兮, 月出皎皎啊,

佼人僚兮。 那人曼妙啊。

舒窈纠兮, 柔美又安静,

劳心悄兮。 劳我心怦然。

月出皓兮, 月儿清亮啊,

佼人兮。 那人亦幽远。

舒懮受兮, 舒缓又婀娜,

劳心慅兮。 令我心忧然。

月出照兮, 月儿空廓啊,

佼人燎兮。 美人神飞扬。

舒夭绍兮, 纯净亦高远,

劳心惨兮。 劳我心惨然。

此诗是月亮与美人的最原始创作,也是后来望月与思念主题的始作俑者。此空幻虚神之笔,写尽一月、一美、一心,迷离缥缈,至美至柔。把月亮比作女人,是中国人最浪漫、最恒久的诗意,她柔美、安静、舒缓、婀娜、纯净、高远,令所有的仰望者怦然忧伤,又高不可攀。她勾魂夺魄,皎洁、温柔,听尽了人间上万年的话,无论多重复,无论多骚多闷,她都只是脉脉无语地为你洗心洗肺。在这个无常的世界里,唯有她,看尽了沧桑和悲欢;也唯有她,一月月温柔地守候着所有孤独的心,娇柔地展现光华,然后,再娇柔地隐没⋯⋯

满月十五为“望日”,十六为“既望”,“既”,乃“已经”之意。那两日,潮水猛、满地霜、气血足、精神旺、好遐想、诗性高⋯⋯吾亦有诗曰:月圆的时候,我温柔地想你。月黑的时候,我提刀夜行,想杀了你。

只要月亮还高悬天空,就永远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唤醒我们、充盈我们、洗净我们,拯救我们于庸常的灰烬与尘埃。只要我们在月夜徜徉,只要我们呼吸、远望和敬仰,我们便可以发现那个与美融合在一起的自己。

只要她在,夜晚就是美的;只要有她,人生就不会庸常。

还有一种相思,用岁月来丈量。

王风•采葛

【原文】 【译文】

彼采葛兮, 那个采葛藤的人儿啊,

一日不见,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如三月啊。

彼采萧兮, 那个采萧香满身的人啊,

一日不见, 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 如三秋啊。

彼采艾兮, 那个采艾草的人儿啊,

一日不见, 一日不见,

如三岁兮。 如三岁啊。

古之怀人,一唱三叹。一日不见,日如葛藤长;一日不见,祈愿用萧香;一日不见,艾草疗心伤。只是“一日不见”,却如漫漫三月、三秋、三岁,只愿日日相守,看你采葛、织布,陪你采萧、焚萧、闻香,随你采艾,让你用艾草为我疗这思念的伤⋯⋯

此诗短短的,把思念写苦了,却把岁月写香了、写美了,缭绕着各种味道。

上面这首是男人对女人的思念,下面这首是女人对男人的倾慕,有岁月的感慨,也有轻微的抱怨。

 

 砍柴要斧头,娶妻要媒人——《豳风•伐柯》

先说媒妁。前面说过,周礼有官媒,其实也是人口管理员,在他们的卷簿中,孩子女出生就登记在册,待其婚嫁之龄,官媒便要留意为其合婚,过了适婚年龄而未婚的,官媒就要督促青年男女“三月三”去河边唱和以自由恋爱了。

《豳风•伐柯》就是描述媒人重要作用的一首诗。很短,咱们简单讲一下。

豳风•伐柯

【原文】 【译文】

伐柯如何? 砍伐木头怎么办?

匪斧不克。 不用斧子可不行。

取妻如何? 要娶妻子怎么办?

匪媒不得。 不用媒人可不成。

伐柯伐柯, 用斧子伐木头啊,

其则不远。 规则其实并不远。

我觏之子, 我观察我妻子啊,

笾豆有践。 祭品排列真美观。

此诗简单一句话,就是:砍柴需要斧头,娶妻需要媒人。其实,媒人并不好做,要明智、谐趣、识人、有语言天分。媒人要促成一桩好婚姻,不是说这两个人多么多么美貌,而要说这两个人多么多么般配,一定是品格在先,形象在后。因为品行才是未来生活当中最重要的一点。所以,前边恋爱诗里总是美人儿美人儿地叫着,而进入婚姻生活后,《伐柯》里男人说:看媒人帮我选的媳妇,做事多么规矩,祭品和食器都排得整整齐齐。

用一个笑话来赞扬下媒人的智慧吧。说的是媒人带男方家的人去女方家相亲,可惜这男青年有一只眼是瞎的,而被相看的女孩子则一直娇羞地坐在灶台前为大家烧火做饭。男方家吃到这个女孩子做的食物,赞不绝口,且这女孩子长得也漂亮,他们不禁诚惶诚恐,心想:我们半瞎的儿子居然能娶到这么好的媳妇,做饭又好,又能干,于是赶紧娶进门来。媳妇娶进门来才发现这个女孩有一条腿是瘸的。可结果并无不好,你半斤我八两,这可以说是媒人的绝技,她简直就是个导演,总能编出皆大欢喜的故事。婚姻维系得好,靠的是品性,靠的是你不卑我不亢。世间的婚姻走的是朴实、平实之道,重要的是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人打发日子,用平庸来收敛精神,用宁静来安抚灵魂。只要勤劳、欢喜、三餐饭香、睡觉安稳,就不失为一段平民的好婚姻。

现代人相亲,一般先看相貌,对不上眼就没了下文,旧人一般在揭盖头时才知相貌,男人的那份忐忑真非寻常。其实,一个男人如果很爱妻子的话,那女人会越变越美。我常说,看一个女人幸福不幸福,从脸上就可以看出来,凡是幸福的女子,脸上一定有一种娇羞,那种平静、安娴和娇羞,就是美。有些美妇,随着经历生活的磨难,最后也许反而美得有点儿狰狞。

 妻子不焦躁,男子自安康——《周南•芣苢》

无论如何,中国长期的礼教禁锢了女性的绽放,但罪恶感是有意味的存在,它会使你的生命处于犹疑动荡之中,如果在内在极充盈、外表色未衰时遇到最好的爱情,身心的绽放会让你领悟圣洁的可贵,并永远拥有心灵与外表的静美。

男人和女人在情感上有很大不同,同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认为情欲不等于爱情,情欲是人类的任性,但人生只应该有一次爱情。情欲是欲望,爱情是宗教。男人通常可以把情欲和爱情分开,而女人却很难做到,所以男人易身体出轨,女人则易精神出轨。在爱情方面,巴尔扎克渴望有“身居豪华宫殿的意中人,而不是栖身茅屋的布衣荆钗”。这句话充分暴露了男人的感官享受和虚荣心,有钱有教养、既温柔美貌又勇敢热情的女子才是他们情之所钟。而女作家乔治•桑却与之不同,她不仅一次次地坠入爱河,并屡屡地为爱情牺牲了情欲。

但无论是情欲还是爱情,都有可能有个随赠品出现,就是孩子。女人的情欲一旦转化为母爱,便是另一片光华。

于是,我们要看一下《诗经》是怎么说这件事的。

先是求子,且看《周南•芣苢》。

周南•芣苢

【原文】 【译文】

采采芣苢, 采车前啊,

薄言采之。 在道边啊。

采采芣苢, 采车前啊,

薄言有之。 用手摘啊。

采采芣苢, 采车前啊,

薄言掇之。 地上捡啊。

采采芣苢, 采车前啊,

薄言捋之。 大把捋啊。

采采芣苢, 采车前啊,

薄言袺之。 衣襟盛啊。

采采芣苢, 采车前啊,

薄言之。 裙子兜啊。

此诗章法奇特,只有六个动词的变化,却写出平和欢乐。“有”字原义是手里捧着肉,这里是刚开始采摘,用手捧着就可以。后来又是“掇之”,形容越采越快。然后“捋之”,大把大把地采。然后“袺之”,用上衣襟盛着,最后“之”,把裙子边别在腰间,盛放更多的芣苢⋯⋯行文简单明媚,语调轻松。清人方玉润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诗经原始》)

《毛诗》说此诗是赞“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而有子矣”。《韩诗》说:“芣苢,伤夫有恶疾(人道不通)也。”所以,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在于识“芣苢”为何物,为何能使妇人“乐而有子”,为何能治男人“人道不通”。

“芣苢”两字,都有草字头,所以是植物。“芣”字下面是一个“不”字。“不”字在甲骨文里像女子来月经之形,底下加一横,即月经停止,当古人认识到女子月经停止与怀孕有关时,便以此字为胚胎的“胚”。“ 苢”字呢,草字部首下面的那个字,恰恰就是一个母腹里倒置的小胎儿之像。这真是奇妙啊,“芣苢”二字去掉草字头,就是“胚胎”二字,这让我们不得不叹服仓颉造字之初对生活的稔熟和幽默智慧。所以,“芣苢”,肯定是有助于女子怀妊的植物,后人认为此物就是中药里的车前子。

车前,宜怀妊也。古代有“五子衍宗丸”,所用五子分别为:枸杞子、菟丝子,此二物补肾益精;覆盆子、五味子,此二味固肾涩精;还有一味就是车前子,主利水。此药丸用于肾虚精亏所致的阳痿不育、遗精早泄、腰痛、尿后余沥等,延至今日,药铺里还有,男子不育者多用之。此配方最妙就在“车前子”“五味子”两味,大凡男子不育,多从肾精入手,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都有补肾益精之作用,五味子不仅固肾涩精,还补五藏之虚,可见男子若虚,岂止在肾!更妙还在“车前子”,看似与肾精无关,不知利水则利精,因为男子精道与尿道走一路,精道一虚,尿也淋沥,尿道爽利,精也精粹。故《韩诗》说:“芣苢,伤夫有恶疾(人道不通)也。”甚为明白。今人多欲、多酒、多寒湿,精必痰湿,要么无力原地打转,要么半湿半精,质量不高,若有良妇代为采摘,再遇良医设计良方,何为其难也?!

车前,味甘、咸,气微寒,无毒。入膀胱、脾、肾三经。功专利水,通尿管最神,止淋沥泄泻,能闭精窍、祛风热,善消赤目,催生有功。但性滑,利水可以多用,以其不走气也。泻宜于少用,以其过于滑利也。近人称其力能种子,则误极矣。夫五子衍宗丸用车前子者,因枸杞、覆盆过于动阳,菟丝、五味子过于涩精,故用车前以小利之。用通于闭之中,用泻于补之内,始能利水而不耗气。水窍开,而精窍闭,自然精神健旺,入房始可生子,非车前之自能种子也。

[责任编辑:贾丕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