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黄沙古道今成历史  油路满载牧民希望

行路难,老邮政回想往事

徐多鹤从十六七岁就开始跑巴彦浩特到额尔克哈什哈的邮政,基本两天就是一个来回。他说:“那时候物资紧缺,分的一头驴还得驮东西,人就得靠走。”很难想象在这几十里、甚至几百里无人烟的沙漠里,他是怎样坚持几十年如一日为沙漠腹地的人们传达信息,充当着小物品“代购”的角色。

回忆起曾经的往事,徐多鹤开始滔滔不绝。“那时候我很受人们欢迎,因为带个东西、带个信都得靠我。”就是在这样的艰苦工作环境中,徐多鹤从沙漠中往返穿梭几十年,黄沙拍打着他的脸庞,用脚下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为大漠深处的牧民送去一封封书信,一件件日常用品。曾经有人问他,干这样辛苦的工作你有什么愿望吗?他沉思良久笃定地说:“如果能通油路就好啦,我就能为牧民传递更多的东西,向大家讲述更多外面的故事……”

如今,徐多鹤退休了,他把接力棒传递给了年轻人,但一直盼望苏木能通油路的愿望深埋心中。7月5日,在穿沙公路通古格勒淖尔段的施工现场,看着眼前这条刚刚压完还冒着热气,犹如一条黑色巨龙般穿梭在腾格里沙漠的公路,年近古稀的他不禁热泪盈眶,说:“这片沙路我曾走了几十年,没想到真的通上了油路,我的愿望真的实现了!”

曾经愤,将“沙漠移为平地”

听说自己小时候生活的家乡哈什哈要通公路时,年逾花甲的王桂英脸上显现出“难以置信”四个字。回忆往事,她不禁感慨道:“世界变化可真快,没想到几十年后真的有人可以把沙漠移为平地!”

在二十几岁时,王桂英带着儿子回家看父母,途中沙坡陡峭,四岁的儿子不幸从骑乘的骡子上滚了下去。“儿子哭着说,再也不回姥姥家了,除非妈妈把沙漠移成平地。”听着孩子稚嫩的话语,王桂英心中百感交集,她摸着儿子的头温柔地说:“孩子,这样的任务就交给你们了,你们修好了油路,咱们回家的路就会更平坦。”

今年40岁的乌力根是土生土长的额尔克哈什哈牧民,他几乎每天都去离家不远的工地转转,盼着这条名为通古勒格淖尔至额尔克哈什哈(蒙甘界)的公路能早日通车。

“孩子在外地上学,每次假期来回都很不方便,等路通了就好了。”乌力根说,平时出门采购生活用品,都要经历崎岖颠簸的沙漠道路。“以前出去总羡慕其它苏木镇便于出行,现在好了,听说这条路修好后,去巴音只要两个小时,以后买卖东西能省不少事!”憧憬着将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最长的“穿沙公路”的受益者,乌力根黝黑的脸上露出了憨厚笑容。“真想快点儿感受平坦公路回家的感觉。”他说道。

路边叹,古驼道再现辉煌

今年26岁的王乐乐,从小生活在额尔克哈什哈。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家里时常会来几十甚至上百人,解决众人吃饭和睡觉问题,成了她童年记忆里重要的一环。

当时她家住路边,路人总会借食、借宿,苏木稀有的几辆解放六轮车总爱坏,通常一修就是好几天。想起那些记忆她无奈地说:“我家就是免费的过路客栈,尤其过年过节时,好不容易送走滞留几天准备回家的人,被子等物品还没收拾利落就又有人来了。”

王乐乐说:“你肯定难以想象,一顿饭一袋面都不够,用蒸馍馍大锅煮面条,得分好几批。到晚上睡觉时,三百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到处塞满人,四五个人才分得一床被褥,年幼的我常被挤得哇哇哭。”虽说这段记忆不甚美好,但她依然笑着说:“一切的辛酸是由于路不好走,出行困难造成的,等穿沙公路通了,相信沙山纵横、出行困难的历史会被改写。”同时,她还期待家乡这条爷爷时常念叨的古驼道交通运输之地能再现辉煌。

阿左旗建管办主任邱睿告诉记者:“通古勒格淖尔至额尔克哈什哈(蒙甘界)公路,预计在7月底全线油面主体工程完工并实现通车,其他道路标线、指示牌、线外整形等辅助配套设置将后续完成。”

在沙漠中施工,固沙是最大的困难。时常袭来的大风沙尘天气,会导致完成施工作业的路段被掩埋,工程队只能进行二次作业。因此,在今后的道路养护工作中,做好防沙治沙将成为重中之重,否则将影响行车安全。“目前已经与林业部门实现对接,拉好了网围栏,下一步将在道路两旁飞播及种植树木,争取让这条牧民心中的‘幸福路’畅通无阻。”邱睿说道。

[责任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