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一村一品”让3万多老区农民受益

原标题:“一村一品”让3万多老区农民受益  市老区建设促进会落实精准扶贫要求,促进老区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

市老区建设促进会自2010年以来,把实施“一村一品”项目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有效促进了革命老区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积极落实精准扶贫要求,紧紧围绕促进老区建设、加快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老区建设,使老区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统计,自2010年在老区村实施“一村一品”项目建设以来,全市累计实施“一村一品”项目379个,有3万多户老区农民从 “一村一品”项目建设中受益。在老区村,各具特色的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如土左旗陶思浩中心一前晌村汇智的肉羊养殖,和林县城关镇二道河村西景的小杂粮加工,武川县哈乐镇德胜营村晟源的中草药种植,新城区毫沁营镇乌兰不浪村鑫冠的蔬菜种植,回民区攸攸板镇东乌素图村谦和的农家乐等,形成了优质小杂粮、蛋鸡、肉牛、肉羊、中草药、蔬菜、农家乐等一批知名品牌,“一村一品”项目正在成为老区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和切入点。6年来,市老区建设促进会通过实施“一村一品”项目带动,让老区农民尝到了靠科技致富的甜头,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受益农民纯收入每年增加100元到2000元不等。

发挥老区村的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 。6年来,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及各级老促会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老区增收的重要手段,着力合作社建设和龙头企业带动,以各村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品种做纽带,充分发掘和发挥本地区域优势,使“一村一品”产品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土左旗沟门村的浩峰鲜食玉米进入了我市各大超市;和林县二道河村西景粮油产品打入北京市场;清水河县的小香米畅销区内外;武川县德胜营村的山茶注册绿色产品商标、通过国家级认证,进入超市销售等。

优化“一村一品”挖掘老区潜力。近年来,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及各级老促会突出抓“一村一品”布局优化合理,根据当地农民的传统习惯、种植养殖技术水平,结合地理环境等,形成各旗县区的产业特色。6年来,分别在清水河县实施肉羊养殖、肉牛养殖、蛋鸡养殖、小杂粮种植加工、农家乐等项目;在赛罕区实施肉羊养殖、生猪养殖等项目;在回民区实施农家乐、林果大杏种植等项目;在托县实施苜蓿种植、枸杞栽培等项目,逐步形成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化。针对老区农民种养殖技术较差的现状,适时开展了适用技术培训,分期进行跟踪服务指导。

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链条得到延伸。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及各级老促会帮助老区龙头企业创新思维、开拓思路,带领他们积极向特色资源、特色产业靠拢, 同时,“一村一品”也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老区初步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相适应的链条,到2015年,有十多家龙头企业在老区得到长足发展。

规范资金管理,确保资金高效安全运行。从2010至2015年,各级财政在老区实施“一村一品”项目建设上总投资13453.8万元。2011年,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与市财政局共同制定出台了《呼和浩特市老区建设促进资金管理办法》,有效促进了“一村一品”项目建设资金规范运转和项目顺利实施。2014年,随着老区“一村一品”建设发展的需要,又与市财政局对《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做到了资金安排到项目、资金核算到项目、资金跟着项目走、专款专用,取得了实效。(记者 阿拉腾)

[责任编辑:张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