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弘扬“红船精神”,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我眼中的95年·圆桌对话】  

主持人:

光明日报记者 严红枫

嘉宾:

浙江省嘉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陈越强

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胡承槐

嘉兴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原执行主任 陈水林

嘉兴学院教授 郭维平

2005年6月21日,在庆祝建党84周年前夕,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一文,第一次提出并阐述“红船精神”。资料图片

编者按

湖水轻柔微漾,嘉兴烟雨楼前,一条普通的小小游船静静泊岸,而从这里起航的中国共产党这艘“红船”,把中国革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载向胜利的彼岸。95载风雨,共产党人无私无畏、追求真理、敢于创新和变革的精神风貌凝聚在了这条红船上,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遗产,璀璨夺目。今天,中国共产党人继续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推动中国这艘巨轮劈波向前。

图为人们正在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内的“红船”雕塑前参观。新华社发

“红船精神”填补了建党到大革命之间中国革命精神史的空白

主持人:2005年6月21日,在庆祝建党84周年前夕,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一文,第一次提出并阐述“红船精神”。习近平同志对“红船精神”的论述饱含了对84年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发展的深刻总结。在历史的视角下,“红船精神”的意义在哪里呢?

陈越强:“南湖红船”逐渐成为党诞生的重要标识是历史沉淀的结果。中共一大最后一天会议从上海转移到嘉兴召开,在南湖红船上,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案,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庄严宣告了党的诞生,完成了建党的历史使命。

陈越强

习近平同志在《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一文中,用“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这一极具想象力和美感的语言,阐释了“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和党的先进性之源,给人一种扬帆起航、劈波斩浪以济沧海的革命浪漫主义感受,形象地凸显了中国共产党这艘历史航船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这90多年的历史大潮中,执着于实现共产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以及不畏恶浪险滩、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红船精神”表述又富含深刻的哲理。用“我们党的‘母亲船’——红船”命名建党精神是最恰当的。

胡承槐: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为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华民族被迫着发出阵阵呐喊,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回应人民和历史的召唤,从“红船精神”中发出中华民族在历史危急时刻最强劲的呐喊: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世界。这一声呐喊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了中国国情和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看清了中国的危局和出路,找到了中国变革的道路和革命的物质力量,明晰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走向社会主义光明前景的历史自觉。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红船精神”的诞生,还标志着民族脊梁的历史性、时代性再造。

[责任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