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体验互动】记者带您感受大水卜洞蝶变

5

昔日的“臭水圪洞”如今已完成蝶变。

6

公园入口处雕刻着醒目大字。

7

感恩门,寄托着北梁百姓对棚改的感激之情。

8

文化雕塑讲述老包头的文化脉络。

9

纸版画再现北梁“宜居梦”的实现历程。

曾经居住在北梁老区的人们肯定知道,以前的大水卜洞,一到下雨就让附近的居民担惊受怕,因为雨水从上游下来,他们的家就像是被困在了一个大游泳池里,很难出行。随着北梁棚改的实施,大水卜洞附近的居民终于搬入新家,以前家门口的一汪臭水坑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一年半的精心设计和施工,近日,大水卜洞地质公园终于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市民面前,见证着北梁的巨变。

公园处处“讲述”着北梁的故事

记者在公园项目负责人李健存主任的指引下,来到大水卜洞地质公园参观体验。从西侧的主路走入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水卜洞地质公园”几个大字。“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李健存说。

从西向东,先是一组雕塑构成的历史文化长廊,主体建筑“感恩门”主要描绘的是北梁棚户区改造时工程师在看图纸,当地的老百姓载歌载舞地搬新居,蒙汉回民族大团结的景象。

穿过“感恩门”,一条文化驿道承载着“雁行西口”、“商贸隆城”的主题雕塑,人物惟妙惟肖,穿梭在雕塑中仿佛回到了当时的年代,其中草原丝绸之路示意图和包头城门图是由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历史学教授张贵口述,工作人员历时1个多月手绘图后再雕刻完成的,展现了老包头由古至今的历史文化脉络。接下来的一组“乐享西口情”纸版画是老艺术家经过两个多月剪纸作为底稿又制作成的,展现了北梁百姓实现“宜居梦”的过程。

接下来以晋商大院为原型衍生出“屋顶上的公园”,分为“戏台园”、“海棠园”、“合苑园”、“古树园”等7个各具特色的“屋顶上的公园”,每个园子都用层层叠叠的灰色瓦片装饰,还原了老北梁时期居民在屋顶上乘凉、聊天、看戏的场景。走出最后一个园子,有个古朴的建筑,将来这里将成为“北梁博物馆”。北侧借助大水卜洞原有的地势现状高差,形成了“都市阳台”,站在上面可以看到整个公园的风景。

一圈走下来,一期工程中最引记者注意的还属工人们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那口五眼古井,为了能将古井的保护、展示以及参与体验相结合,在古井旁边配上了展示当年取水情节的主题雕塑,让前来游玩的市民可以更直接地接触鲜活的历史。据悉,大水卜洞地区的五眼井在历史上叫作“四方过水井”。由老包头的大盛魁、复盛公等十大商号合股开凿,作为生活饮用水源使用,后在光绪年间作为驻守在西营盘梁的马队和军队的水源,上百年间滋养着北梁一方水土,也孕育了老包头文化的精髓和魂魄。

一个公园数个功能区

在公园里漫步记者发现,除了具有历史文化的长廊外,还有供孩子们玩耍的童趣园,设计人员考虑到孩子游玩的安全性,区域内地面用塑胶制成,桌椅板凳都是圆形设计。另外,还有供老年人休息和休闲的空间。

“整个公园围绕原有的大水卜洞展开,以它为生态核心,用三座不同风格的桥将西侧的文化长廊通过大水卜洞水域与现代的公园区域相连。并向城市空间过渡,弱化城市与公园的边界,将人引入到公园中。”李建存介绍说。公园的路分为三级园路,一级园路贯穿整个公园,并承载部分特色展示功能,打造特色园路。二级园路联系整个公园的功能区,并在生态较好的区域呈环形布置。三级园路以亲水活动为主题,给了游人更多接触自然的机会。

另外,记者还注意到,公园东面的后水沟设计也是十分匠心独特,恢复大水卜洞水体面积,与后水沟连通形成滨水体验区,并环抱文化休闲区和体育运动区。原来又脏又臭的后水沟,变成了一个叠嶂的瀑布,形成园内的绿色谷地景观。

据了解,大水卜洞公园整体占地10.1公顷,一期工程2014年8月开工,目前已经基本完工,而占地4.8公顷的二期工程,从今年4月份开始施工,预计今年10月底完工,明年春天还要种植部分树木。“二期工程主要以园路、绿化为主,配上部分休憩广场平台,届时将打造成一个绿色走廊式公园。”李建存说。(摄影 秦凯莉)

[责任编辑:孙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