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用我的诗爱你"凝聚诗歌美学正能量

“姐姐,你看那些流星,是天空里/走失了的孩子吗?星星走失了/谁去找这些天上的孩子呢?月亮会把他们找回来……”

20日下午,数十位专家学者、诗人、媒体人和官员聚集一堂,参加由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中国诗歌学会等机构在北京大学朗润园举行的“新时期诗歌美学——《用我的诗爱你》研讨会”。他们有感于浙江3名儿童走失兴起的诗歌行动,倡导新时期诗歌美学正能量。

今年2月16日晚,浙江浦江县大畈乡3名儿童在深山走失,媒体报道后举国牵挂。来自各地的70多个救援队搜寻3天终于找到他们,创造了救援奇迹。3个迷路的孩子忍饥受寒坚持3天,互助不弃,感人至深。这一事件的整个搜救过程,不仅考验了当地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凸显了生命至上的人性抉择和流淌在人们血液里的向善之美,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个事件中,诗歌以自发的形式始终在场。

“三个孩子失踪的消息/从妈妈撕心裂肺的泪里迸出/惊得整个村庄瞪大眼睛/不知从何处寻找/孩子,你在哪里……”从3名乡村儿童在2月16日下午失联起,就陆续有诗人以诗歌的形式发布在自己的微信、当地乡村的微信群、县级的自媒体及新闻客户端,并逐日增多,到19日三个小孩获救,诗歌创作形成高潮。“中国诗歌网”发布了吴重生、张笑蓉、何金海三人的诗。叶延滨、潇潇等八位诗人深入事发地采风,写下十几首催人泪下的诗篇……

在搜救行动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浦江诗人写作了大量诗作,当地媒体也以读诗的形式,为搜寻行动营造良好氛围。中国计划出版社以最快的速度推出诗集《用我的诗爱你》。

诗集收录了浦江县内外诗人围绕搜救3个孩子这一新闻事件精心创作的诗作100首。诗集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北京分社社长吴重生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诗人吉狄马加题写书名并作序。

诗集的作者既有叶延滨、谢克强、潇潇、杨志学、胡弦等国内知名的诗人,也有极接地气的草根作家、乡土诗人,从职业来说,有教师、公务员、农民,有企业管理者,也有普通职工。作者的地域分布也较广,分别来自北京、南京、武汉、上海、安徽、四川、杭州及省内各地。诗歌的风格多样化。

作为中国新诗的发源地,北京大学始终关注着诗歌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在研讨会上再次向外界表明自己的诗歌美学观点:“召唤和凸显社会中的善良、美好,思考人性的纯真和意义,应该是新时期诗歌美学的关注点。从个人的哀怨、世俗的物欲中突破发现新的诗性之美,这应该是今天我们的诗人和诗歌要积极提倡的……”

今年是历时三年的“新诗百年”纪念活动的首年,2016年伊始,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就联袂中国诗歌学会向全世界发出“新诗百年”纪念活动的倡议书,再次自觉担当起中国诗歌赋予的时代历史重任,并强烈表明了与中国优秀古典诗歌关注生命、关注民众疾苦的精神一脉相承的诗歌美学观点。两家代表着中国诗歌顶层研究的机构把这次研讨会视为“新诗百年”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

参加研讨会的学者认为,当下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新的生活形态和文学传播手段给诗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突发性事件或重大事件中,诗歌往往能够起到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诗歌应自觉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关怀、关注这些事件,以文字表现人间大爱。

今年5月下旬,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谢冕在参加艾青诗歌节期间,对2·16搜救工作总指挥、浦江县委副书记丁政说,“《用我的诗爱你》表现的是人间真善美,表现的是诗歌、诗人与现实社会唇齿相依的关系。应该说,《用我的诗爱你》这本诗集,是美的诗的合集,是大美的诗的合集。”

吉狄马加表示,浙江浦江2·16事件引发的诗歌创作热潮,不是偶然的现象,是因为浦江这块土地,有着千年的民间诗歌创作传统,通过三个走失儿童,使我们发现,诗与这块土壤和这里的人民,从来是那么亲近。

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黄怒波对2·16事件中诗歌自觉回归并关注于现实社会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2·16折射出的诗歌现象,符合当代、当下诗歌美学要求,这种要求,是经过三千多年时光砥砺的中国诗歌美学的魂魄。

中共浦江县委书记施振强认为,这次诗歌行动正是“党群一家”的形象诠释,是当代浦江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思想文化战线的领导和工作者认真思考。

(记者 胡清海)

[责任编辑:李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