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脱贫攻坚我们在行动——脱贫攻坚奉节样本

三大产业、三大空间浓缩了诗城奉节深度落实重庆市委市政府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举措之一。精准脱贫、限时脱贫、创新思维,则成为奉节胸怀民生、发展第一的执政理念。

先看一组数据——

2015年,奉节县实现38个贫困村整村脱贫销号、13975户49299名贫困人口越过标准线,完成贫困人口生态搬迁6800人,购买1100个公益性岗位解决贫困家庭“零就业”,成功申创全国创新扶贫工作试点县,争取医疗、教育帮扶项目资金3.6亿元……

2016年,扶贫目标是确保60个贫困村“整村销号”、5万贫困人口“越线达标”……

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奉节县深度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重庆市委市政府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限时脱贫的缩影。

奉节山大坡陡、沟壑纵横,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多达124425人,脱贫攻坚任务重、难度大。

“十三五”开局的新形势下,奉节是如何破解贫困难题的?怎样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让我们一同走进奉节,探寻该县在脱贫攻坚方面的经验做法和亮点工作,目睹扶贫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精准到户 扶贫扶到“点”上

“跃迁之时,攻坚之际,最需磅礴力量。当前,对于奉节来讲,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短板在农村贫困群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必须将工作重点放在农村,以脱贫攻坚为抓手,对农村进行‘产业的重建、环境的重塑、心灵的重构’,带动农村全面发展、全面改变农村面貌。”奉节县委书记李光荣告诉记者,奉节全县上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层层落实,精准到户

走进奉节县白帝镇石庙村村民杨兴民的家,干净整洁的房间内,家电齐全,窗明几净…“如今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多亏了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杨兴民的一席话,道出了村里不少贫困户的心声,也应证了县委书记李光荣的说法。

石庙村是一个市级贫困村。村民杨兴民是当地精准识别的贫困户,老婆患有腿疾,儿子还在上小学,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很是窘迫。为帮助杨兴民一家摆脱贫困,奉节驻村帮扶干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户施策,帮助他制订了“葡萄种植”的脱贫路子。

“去年种了30多亩葡萄,每株葡萄苗我只给了1元,剩余4元都是县里补贴。这不天慢慢热起来了,马上就可以丰收了。”杨兴民高兴地说,为了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县里还免费为和他一样的种植户们提供了技术、水泥、铁丝等搭建葡萄架。

在奉节当地,和杨兴民一样受惠于精准施策,精准到户的贫困户不在少数。

“精准扶贫,找准贫困户、把准贫困脉、选准帮困人是关键。”当地一位驻村干部说,“过去扶贫是‘撒胡椒面儿’。项目来了,资金来了,大家都分点,虽说管不了大用,好歹能对付个‘公平’。现在进入扶贫攻坚的决胜期,解决的都是些难啃的‘硬骨头’所以思路办法都得跟着变——帮,要帮到最需要的人;扶,要扶到最关键的点子上。”

据了解,为了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奉节县选派思想素质好、吃苦耐劳、热爱扶贫的部门和单位的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带队驻村蹲点开展扶贫工作,实行领导干部挂钩帮扶、单位部门驻村帮扶、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形成“点对点”、“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扶格局,实现村村都有工作队、户户都有责任人,帮困不漏户、户户见干部,“不脱贫不撤兵”。

同时,奉节还全覆盖落实“抓乡强村”,配强乡镇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精心挑选一批素质好、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充实到乡镇特别是贫困乡镇干部队伍。将贫困村全部纳入后进整顿,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为每个贫困村选派1名大学生村官,回引1—2名本地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到村任职创业。

在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计划中,奉节优先解决贫困户搬迁,在落实人均8000元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对贫困户搬迁实行人均2000元的差异化补助,计划3年搬迁贫困人口1万人。在推进危房改造时,优先安排贫困户D级危房改造,对自身无能力搬迁的深度贫困户实行高山生态扶贫搬迁D级危房改造和贫困户差异化补助政策叠加,就地“兜底”改建(搬迁)。

除此之外,奉节县还将扶贫开发与教育资助、医疗保障、农村低保、社会救助等政策有机衔接。对5414户贫困家庭学生实行资助减免,切实做到“应助尽助、公平公正”,组织专家医生对贫困家庭重大病患者2736人结对帮扶,全面实行医疗救助全覆盖。对因残因病不能生活自理,智障等精神病患者,农村五保对象等948户实施分类兜底,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特别是困难的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确保应保尽保。

产业扶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脱贫攻坚工作只有坚持吃透上情,摸准县情,着力以贫困不脱愧对历史的使命感、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只争朝夕决胜攻坚的紧迫感,才能全面完成我县年度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奉节县县长朱茂表示,发展产业是长久解决贫困的关键,奉节正在因地制宜发展各种致富产业。

精准扶贫不但要求摸准扶贫对象,还要找准脱贫路子,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发展、错位发展。

奉节地处秦巴山区和三峡库区腹心,新一轮有贫困村135个,建卡贫困户34185户,贫困人口124425人,是全市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按照重庆市委关于“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尤其是特色效益农业,使特色产业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的精神,奉节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先导、核心和关键,走出了一条“生态为先,特色为魂,市场为路,效益为重”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奉节县兴隆镇自古以来就是来往川楚的必经之地。2011年,兴隆镇以天坑地缝大景区为依托,正式启动兴隆旅游新城建设,建设国内首个以驿站文化为主要元素的旅游项目“巴渝驿城”,发展旅游经济。经过几年发展,人们记忆中的“老高山”破茧成蝶,成为休闲、避暑胜地,不仅如此,还带动当地群众28553户91988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其中贫困对象2860户10263人。

除了依托乡村旅游带动村民致富,奉节县还在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上下足了功夫。

由于奉节地处海拔135—2123米之间,立体气候明显,具备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效益农业产业环境资源。因此,该县立足自然资源,坚持重点产业链向贫困村、贫困户延伸,培育壮大以脐橙、红豆杉、油橄榄“三棵树”为核心的特色效益农业,形成高山红豆杉、中药材、油用牡丹、烟叶、畜禽,中山油橄榄、蚕桑,低山脐橙、蔬菜为主的“三带”立体农业产业格局。

据了解,到2017年底,奉节将形成脐橙种植30万亩、油橄榄种植10万亩、红豆杉种植10万亩、中药材种植10万亩、蔬菜种植10万亩、烟叶种植5万亩的特色效益农业规模,并发展成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奉节县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政府引导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三个转变’。第一,从“铁杆庄稼”向“特色产业”转变。要跳出“铁杆庄稼”的传统套路,树立市场经济思维、特色思维和互联网思维,培育具有奉节特色的“拿得出手”的特色产业。第二,从“单打独斗”向“集体抱团”转变。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打掉田埂,化零为整,变“小块土地”为“大块土地”,变“零散种植”为“规模经营”,引导土地规范有序向专业大户、经营能手集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率。第三,从“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构建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模式,全县135个贫困村建起了村级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站,并通过择优选用的方式,把135名具有农林牧生产技术特长的人员聘为农机员,每个贫困村选派科技特派员,每个村培养3名懂技术、懂经营、懂管理的能人,开展“一人帮一村,一村兴一业,一业富一方”活动,实行“保姆式”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不脱贫不脱钩。

电商进村 对接“小农村”与“大市场”

“奉节不断创新贫困户帮扶增收模式,大大提高了贫困群众收入和自我发展能力,使特色产业成为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的主引擎。”奉节县委常委、副县长黄清槐表示,脱贫攻坚工作还应走在市场的前列,因此,奉节广泛发展电商,有效地解决了产销问题。

依托电子商务进村,实现“小农村”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也是奉节县脱贫攻坚的一大特色。

一直以来,奉节县山大坡陡、沟壑纵横,过去因为信息闭塞、物流落后,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价格高、不方便,再好的农产品也很难销售出去。基于此,奉节县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的政策,通过实施电子商务进村,助推脱贫攻坚。

去年9月份,奉节县农村淘宝上线,37岁的贫困户蔡茂林成了草堂镇竹坪村淘宝服务站合伙人。依托这个村淘服务站,蔡茂林一方面可以帮助村民网购物美价廉的生产生活用品,一方面可以将当地的脐橙、蜂蜜、腊肉等通过网店向外销售,他每月收入上万元。

“有了农村电商,我才真正脱了贫。”蔡茂林说,接下来他要重点帮扶贫困户销售农特产品,让更多的乡邻通过电商脱贫摘帽。

在奉节县,像竹坪村这样的淘宝服务站总共有60个,覆盖8000名贫困人口,其中11个落户偏远的贫困村直接带动750户贫困户节支增收。

“电子商务进村,可以有效助推脱贫攻坚。”奉节县扶贫办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一个县级运营中心、60个淘宝村级服务点、1386公里到村的物流通道,就实现了“小农村”与“大市场”的对接,逐渐改变群众生活方式、重构农业产业生态、激发农村市场活力,让人看到了电商为脱贫攻坚带来的力量和希望。

该工作人员表示,为此,奉节县出台了《奉节县电商扶贫设施方案》,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按照“全面覆盖、重点打造、示范带动、务求实效”的原则,依托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平台,培育壮大电子商务经营主体,通过“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帮助群众节支增收,让电商扶贫成为脱贫致富的新引擎。

此外,为落实电商扶贫,奉节县还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为依托,还引入了服务商猪八戒网、电商营运商杰夫电商集团、农产品溯源企业甲骨文科技(集团)、电商大数据物流扫码科技企业,形成“1+4”电商格局,为电商发展服务。首先结合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计划,推进农村淘宝服务站建设,鼓励大学生村官、待业大学生、农村经纪人等创业者开网店,两年发展农村淘宝服务站250个以上、网店400个以上,实现行政村网店全覆盖;其次电商资源向贫困乡(镇)村倾斜,重点扶持贫困村建设,鼓励贫困村在校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等返乡创业开网店,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2个网店,全县135个贫困村凸显电商扶贫优势;同时在村淘服务站搭载网络代购、金融服务、事务代办等便民措施,方便贫困户生产生活。

据了解,奉节县将通过两年的时间,形成特色鲜明、产业优势突出、带动效应明显、业态互补性强的电商扶贫体系,带动全县135个贫困村、34185户建卡贫困户、124425名贫困人口,通过农特产品网上销售和电商创业就业,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民生改善 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奉节的脱贫工作,做到了上下重视,全员行动,人人有责的格局,这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奉节县扶贫办主任向钢介绍说,奉节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问题,县委书记李光荣曾一线督办。

有了村淘服务站,不但解决了农产品的销路问题,也点燃了贫困户的创业激情,但这还远远不够。“没有便捷的公路交通,村民脱贫致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就没有彻底解决!”奉节县委书记李光荣掷地有声地说。

去年9月,在奉节县吐祥镇双河村后漕湾,一条17公里的环形山路围绕着当地的葡萄园蜿蜒开去。

“有了路,葡萄才能卖出去,村民也才能致富。”双河村一位干部介绍,葡萄园建在山谷坡地,涉及73家建卡贫困户,以往因为没有出山的路,果子运出来成了问题,现在修了环山路,村民们的日子就有盼头了。

公路交通的完善是民生改善的基础,也是贫困村脱贫“摘帽”的关键。据了解,通过实施整村扶贫,奉节县贫困村村级公路通畅率达到100%,90%以上的村民小组通公路,人畜饮水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县农村电价实现城乡同网同价。现在,奉节县还有135个贫困村,仅道路交通方面,还有58个村村级道路没有硬化或油化,614个村民小组没有通泥结石路。

“到2017年底,奉节县完成贫困村通畅道路硬化、油化工程320公里,贫困村村民小组泥结石路1500公里,贫困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域人行便道300公里,形成“外通内联、通社畅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奉节县工作人员表示,同时,优先安排贫困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和加快推进水库建设等工程,实现到2017年底135个贫困村实现人饮工程全覆盖,确保贫困村通自来水,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

除了交通,民生改善的着力点还在于让贫困村民搬得出、住得稳。为此,奉节采取“围绕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破解照顾空巢老人关注留守儿童难题搞搬迁、发展产业增加搬迁群众收入、加大投入改善搬迁居住环境”的方式,大力实施扶贫移民搬迁。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在兴隆杉木、龙桥蜀鄂、太和金子、康乐铁佛、白帝鸡山等21个乡镇建成集中安置点24个,新建房屋29.5万平方米。搬迁安置14359人,其中:集中安置9340人,分散安置5019人。搬迁安置人口中贫困群众6253人,其中深度贫困群众926人。

此外,奉节县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贫困村的通信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电子商务、金融网点、农资超市“三进”贫困村,健全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农村办事网络体系,让农村居民办事不出村。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交通的改善,还是基础设施的完善,奉节都在社会帮扶上下足了功夫。据了解,重庆市扶贫集团33个成员单位和县级各帮乡扶贫部门各联系一个贫困乡镇、帮扶一个贫困村,县“四大家”领导、县级帮乡扶贫部门、乡镇机关干部和事业单位职工各扶持1—2户建卡贫困户,促进帮扶工作网络化、制度化、经常化。县级部门每年给帮扶乡镇下派特派员和驻村工作队,策划扶贫项目,指导经济发展,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十二五”期间,累计争取各类社会扶贫资金6.32亿元,其中县级部门筹集引资1.32亿元。

[责任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