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别让“有偿献血”伤了社会大爱

南都记者接到献血者报料:一个名叫“广州有偿献血中心群”的QQ群不时发布献血信息,经过记者暗访调查发现,这些血托在广州市内一些三甲医院内散发小广告,向病患兜售血液,两个单位的血量收费由800元至1200元不等,获取病患血液需求后,在QQ群有偿招募献血者前往广州血液中心,以互助献血方式指定献给病患。献血成功后,支付献血者450至500元不等报酬,通过赚取受血者与献血者之间的差价牟利。(6月14日南方都市报)

所谓的“互助献血”,其实就是公众所熟知的无偿献血的形式之一。由于受体与供体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亲戚、朋友、邻居等直接的社会关系,因此“互助献血”较之一般意义上的无偿献血,不管是在目的性还是献血的指向性上都更为明确、更为精准,也更为医疗界所推崇。然而,不法分子正是抓住了“互助献血”的合法性而钻政策漏洞,通过组织血液买卖,以互助之名赚取价差牟利敛财,从而形成了一条“有偿献血”的黑色产业链,这对社会爱心的传递来说,着实是一个不小的伤害,最终损害的不仅是受供双方的切身利益,还有整个社会的公益生态。

血液紧张本就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客观事实,加之受限于血小板、血红细胞的保存时限,这让用血需求量一路上扬,供需矛盾也更加凸显,因此患者家属不得不选择到血液市场上“买血”。正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市场,血托们自然不愿意轻易割舍这块送到嘴边的“肥肉”。尽管从结果上“有偿献血”确实能解病患的燃眉之急,但从社会危害性的角度来说,这种绕过了严格检测的献血渠道却存在重大的公共安全隐患。从血托描述的“有偿献血”流程来看,为了成功献血,血托们往往会编造信息或者教唆献血者隐瞒患病史,如此,血液的安全性根本无从保证。频繁地献血,不仅会影响献血者自身的健康,还会影响市民献血的积极性,对真正的“无偿献血”造成极大的冲击,这实际上是对社会爱心传递与公益生态的一种破坏与侵蚀,有百害而无一益。

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由血液衍生的相关血液制品才具有商品属性,而血液本身并不能作为商品直接进入市场自由流通。血液制品是商业性的,而血液本身却是公益性的,公众之所以对“有偿献血”反感抵触,是因为血托们将献血这种无偿的公益之举人为地脱离了公益底色而投放到商业的运作模式之中,这无疑是对社会大爱的无情伤害与蚕食,极有可能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话说回来,有关部门对于无偿献血者一贯的做法,除了颁发无偿献血的荣誉证书以示精神鼓励之外,也会对其给予适当的补贴,只不过这种补贴往往以牛奶、毛巾、牙膏等纪念品的形式呈现,而不会直接地给予金钱奖励。由此可见,新闻中所说的“有偿献血”与传统意义上的无偿献血根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二者不可相提并论。要遏制“有偿献血”的行业乱象,不仅需要职能部门充分运用行政杠杆及时介入适时监管,还需要医疗机构改进采集技术,通过自体供血、血液回流与再生等先进技术来缓解血液供应不足的现实难题,同时,也需要社会大众发扬爱心踊跃献血,多些公益精神,少些拜金心态,如此,才能维护无偿献血的公益生态与行业秩序,传递社会大爱。

[责任编辑:贾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