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异味操场”事件频发是对监督能效的考验

据北京电视台《北京时间》报道,拥有17年产品安全检测和化学品毒理评估经验的专业人士魏文峰表示,国标《合成材料跑道面层》(GB/T 14833-2011)只有第4.2.2条对化学危害方面规定了检测要求,检测项目却并不多,只有苯、甲苯和二甲苯、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重金属。他认为,这几种被限制的有害物质根本无法覆盖实际跑道可能散发的有害化学气体。有多名学者指出,“检测符合国家标准,但并不代表跑道无毒”。(6月12日《中国青年报》)

“异味操场”事件频发已“行之在前”,然而监管方却“跟之在后”,既没有超前一步未雨绸缪,也未能同步而行处处限制。当问题已然出现并呈现出群发之势,才发现“毒跑道”暴露出的是体系性的漏洞。其间既有标准的粗放和简单,又有标准层级的低效,更有“九龙治水”下的责任真空,诸多因素的叠加之下,使得“毒跑道”乱象,处于事实上的监管空白地带。

对比来看,在教育领域,“异味操场”现象可谓比比皆是。比如一直为外界所诟病的教辅质量问题,校服问题,同样面临着“标准不全”、“层级过多”和“九龙治水”的共同顽疾,前者从出版社到学校再到教育部门,后者从教育部门、工商、质检和学校等,环节众多把关程序不少,结果却是谁都在管谁都没有管好,“毒校服”于是二进宫或者三进宫,而带有错别字的盗版图书,也堂而皇之进入了课堂之内而“误人子弟”。

没出事“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出事便“相互推责”,已成多部门治理、多环节监管下的共同之处。从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治理来看,安全标准也好,技术标准也罢,从本质上讲,其实是监管的标准和态度的结果,如果坚持一切从严并力求做到“零风险”,那么在标准上就必然会达到“史上最严”,否则就可能“标准围绕监管转”,监管有多么松散则标准就有多低效。

奶业安全标准的下降,导致了乳业的水平的整体性下降,洋奶顺势占领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国产奶依然在为赢得消费信任而苦苦挣扎,这样的代价可谓惨痛。而环境的日益恶化,终于催生了“史上最严”的标准,从而带来了整个局势的稳控。这诸多事实都无不说明,若是预之在前,那么付出的代价才会少一点,若是由“问题带着前行”,就问题说问题,或者没有进行举一反三的总结与整改,监管的水平和治理的能力就无法得到提高。

“异味操场”事件频发是对监督能效的考验,对症下药和借鉴其他领域的治理经验,解决起来并不困难,总体来说,就是制定更为完善和科学的标准,并将推荐标准上升到强制标准的层次,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中,应当将产品标准和工程标准进行有效的融合,或者设定明确的责任细则,指定具体的牵头机构和部门,将九龙治水的分治格局,变成一家揽总的责任界定,再辅以更为精准和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多管齐下之下,“异味操场”才会真正的远离校园和学生。

学生是受法律保护的未成年人,然而却屡屡受盗版图书、毒校服或者毒跑道的侵蚀,其背后的原因值得追问。如果连未成年人都不能保护,又靠什么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明天;如果连跑道之毒都未能解决消解,那么更为复杂的其他安全保护问题,显然会更加难得到治理。检测符合国家标准,但并不代表跑道无毒,因为只有当标准本身达到“安全可靠”的地步后,才能使之成为把关的利器,而不是推卸责任的挡箭牌。技术标准、安全标准,说白了最终还是取决于监管的责任和态度。摆脱一切利益束缚而做到“唯安全是举”,那么标准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贾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