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让遗产保护成为一场“全民盛宴”

2016年文化遗产日主场活动将在承德避暑山庄举行,届时耗时多年的普陀宗乘之庙修缮工程将竣工。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朱晓东透露,普陀宗乘之庙修缮工程竣工是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作为“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中央财政投入6亿元用于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保护修缮。(6月11日 《人民日报》)

如今,人们的遗产保护意识逐步提升。保护知识得到广泛普及,广大的收藏者、保护者得到了越来越专业的保护知识,自然或者人为损毁的物件逐步减少;保护的技术得到提升,人们在不能保证文物的安全性的时候,会选择以搁置代替破坏,保护的技艺水平稳步提升;保护的主体逐渐多元化,市场力量和民众逐步参与,在制度保障和人们的主动参与下,文化遗产保护,硕果累累。

当社会公众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由“负担”转为“责任”、由“被动作为”转到“主动作为”的时候,也就显示着,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与民共享的时机的成熟。此时,文化遗产保护,重点要在如何让保护成果与民共享上下功夫。

文化遗产保护过程应该全民参与。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财富,也是全民的财富。要让全体民众意识到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远比单纯依靠国家的力量默默支撑要重要。而要让全民树立起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意识,就需要我们营造一种文化遗产保护、人人有责的社会舆论氛围,以遗产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增强人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开放部分领域吸引社会公众和民间资本参与,让文化遗产保护全民参与、不留死角,不断提升人们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应该还利于民。当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基础稳固,为了文化遗产的长存,需要我们将市场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有机结合。向社会民众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以免费开放博物馆、向特殊群体免费开放文化遗产的方式,让人民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向社会共享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和方式,促使民众在民间的文化遗产保护中,保护得当,防止出现无意识文化遗产损伤。

让文化遗产保护“还利于民”、“共享于民”,让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一场“全民盛宴”,在民众与社会一起享受到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同时,也将促使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进入“全民皆兵”时代。

[责任编辑:贾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