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莫让“社会关注”变成考生的阻力

每年的六月初,人人都避不开一个话题:高考。因为大多数人认为一考定终身,过多的期许把高考变成考生唯一的出路,好像除了在此一搏之外,别无他途。但事实正如高考期间的天气:适当降温反而让每个人都觉得更加舒适。降低社会关注度,改变外围环境,还一场原本属于考生本身的考试。 

谈起高考,许多家长往往比学生还紧张,阶段性患上“恐高症”,甚至是家庭成员集体出动,对考生从学习到生活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不少媒体也将焦点对准高考这个热门话题,你请名师押题,我就负责营养搭配,你登一个专栏,我就让出一个版面。这样的媒体大战,颇有一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意味。各路商家也看准商机,各种补脑、补血口服液,营养品层出不穷;“高考菜谱”火了干果类,健脑益智、提高记忆力才是它们备受青睐的原因;还有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推出的“培优班”也十分抢眼……如此高度关注,甚至全民总动员真的有必要吗?答案是否定的。过度的呵护,会使温室的花朵失去接受风雨洗礼的机会,反而不利于其成长。其实高考只是对学习结果的一次检测,但外界因素却大大加剧了考生的紧张感。全民助考,一切为高考让路无形之中变为考生“甜蜜的负担”。原本美好的初衷在渐行渐远的事实下也将大打折扣。当然,政府做好供电、医疗等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提供人性化服务和关怀,是无可厚非的。但如何把握好度,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高考就像一本书的上下册分割点,前者着重描绘成绩的重要性,后者再极力推行素质教育。不少学生步入大学后会出现生活常识缺乏,自理能力欠缺,抗压能力交际能力不够的状况。然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往往从幼儿园就应该开始,而后贯穿整个学生时代,才能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告别“唯分数论”,改变固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把关注点落在素质教育上,逐步完善科学的人才选拔、教育体系。高考,别让关注成为考生的压力和阻力。

[责任编辑:贾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