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种地有订单 农民心不慌

11225052_997032

记者前日见到任培福时,他正在一块农田边指挥农民补种西红柿秧苗。“菜苗种进去得好好压一压周围的土,再多喷点水。”任培福向记者介绍,这些西红柿秧苗是前两天栽种的,个别苗没有成活,得及时补种,不然影响产量。

任培福是嘉尔嘎勒赛汉镇塔日阿图嘎查的农民,也是宏丰农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多年来,他们主要种植玉米、葵花,收入不稳定,特别是去年大面积的玉米产量下降、价格大跌,不少农民忍痛赔钱卖掉,有的农民不舍贱卖把玉米存到现在。任培福觉得种玉米、葵花的路已经走不通了。

去年冬天,任培福东奔西跑终于联系到宁夏中卫的一家蔬菜销售公司,签订了500亩西红柿、1000亩毛豆的购销合同。合作社负责种植采摘,公司负责销售。即便产品卖不出去,公司也以西红柿每斤0.30元、毛豆每斤1.35元的价格保底付款。为保证合同兑现,公司还给合作社交了10万元风险抵押金。任培福说:“有了订单,我们种起菜来心里就踏实了。”

宏丰农业种植合作社有社员50户、耕地3100亩,除了订单西红柿、毛豆外,还种了600亩早熟西瓜,以及大面积的葱蒜、辣椒等蔬菜。“卖菜品种越多越好卖,种菜也一样。既然有了订单,我们还可以搭个便车,把我们的蔬菜产业做大。”任培福说。

耕地流转后,不少农民搞起了三产,程好云却选择到合作社打工。他把30亩耕地以每亩450元的价格全部流转出去,自己给合作社当领工,每月工资5000元。“今年要比往年多收入3万多元。”程好云掰着指头高兴地说。

不仅程好云的收入提高了,其他农民在合作社打工每天都能拿到130元的工钱。平均每天需要15人工作,忙的时候达到50多人。任培福说:“咱合作社社员都是农民,成立合作社也就是为了让大家多点收入,生活过得更好些。”

据了解,今年,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制定了《开发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扶持试行办法》,安排500万元专款作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扶持资金,鼓励种植大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推广种植节水高效经济作物、饲草料作物、林果业和特色沙产业。对创建达标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进行“以奖代补”,通过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政府、企业、合作社、农牧民抱团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责任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