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周靖霖:80后城管队长的责任担当

 

工作中的周靖霖。  

上学、从军、退伍回乡安置,周靖霖,踏着“80后”的尾巴出生的年轻小伙,他的人生履历因曾参与震后救援、抗洪抢险而饱含缤纷色彩。

如今,入职城管5年的他,深深爱上了这一角色,管控国有土地未批先建,整治建筑工地围挡,生活噪音污染的治理,这一桩桩一件件,是他和队友用艰辛、努力与付出,换来了大家的认可,也为“80后”添了一个注解。

行动雷厉风行

短发、皮肤黝黑、眼神明亮、行动干练,如今,27岁的周靖霖已经是市执法局直属二大队的一名中队长,可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他依然习惯保持着原有的军人作风,黑色T恤,蓝黑色城管制服永远穿得板正利落。

高中毕业后,周靖霖毅然投身部队,成了青海武警的一名军人。2011年,周靖霖退伍后进入了市执法局工作,成为一名基层执法人员。

2014年7月10日,有市民向市执法局反映东河区通顺街一小区旁有人私自建房,影响住户采光。接到举报后,周靖霖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并现场叫停了房主行为,随后将该案移交给东河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分局。

按照流程,这一单举报已处置完毕,周靖霖可以向局里反馈处置结果,可他却并未立即离开现场。

“来举报的群众中有3名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为了让其安心,我特意将老人和其子女叫到一名居民家中,耐心地讲解有关违章建筑查处、治理流程,以及我市关于市容管控的相关规定。”在两个多小时的沟通与交流中,周靖霖有理有据的讲解,彻底打消了老人们的疑虑,让老人安了心。

执法不厌其烦

城管工作就是维护城市“脸面”,涉及内容琐碎而繁杂,周靖霖感受最深的就是一次次拆除违建的执法现场。

“我参与的第一次联合执法就是拆除东河区二里半南海村的违章建筑。当时,为了套取补贴,很多村民根本不顾规划要求,大量而集中开始种房子,最夸张的时候,居然有村民将电线杆都包在了房子里,根本不考虑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周靖霖说,那一次的联合执法,拆除违法建设3000余平方米。

近期,执法部门针对我市所有建筑工地摸底调查后发现,在119个项目中,施工围挡设置不规范、年久失修、老化破损的围挡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为规范全市施工围挡管理,美化市容环境,市执法局开展了建筑施工围挡设置专项整治行动,计划在6月底前让全市施工围挡告别旧貌,上一个档次。

此次我市明确友谊大街、青山路、巴彦塔拉大街、沙河街和稀土大街5条城市主干道沿线为重点路段,也意味着这些路段沿线的建筑施工工地围挡要先期进行规范整治。其中,周靖霖负责前三条道路中的19处建筑工地围挡。“这19处围挡中,破损严重急需改造的就占到了一半以上,这就需要执法人员一一来做工作,向甲方介绍我市开展建筑施工围挡设置专项整治行动的相关内容,大力推行我市统一制定的围挡标准。”

周靖霖说,就在4月初展开调查的时候,执法人员发现昆区青年路与学府道交叉口的在建工地钢院学府项目,其原来设置的工地围挡为钢板+彩喷布的材质,按照我市执行的施工围挡标准,其明显不符合规范,且破损较为严重。

为此,他和队员们反复和甲方沟通做工作,最终,商家承诺立即对工地围挡进行改造升级,将原有的钢板围挡替换成江南园林造型的围挡。

如今,秉持着“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的信条,周靖霖已经成长为市执法局直属二大队的一名中队长。他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不断进取,诠释着一名基层城管执法人员的信念。(文·图/张飞)

[责任编辑:张雨婷]